‌·

扶贫新利器:直播电商将“土货”卖成爆款

品控、供应链、农民网红的培养成关注焦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08日        版次:EA03    作者:蒋臻

广州网红主播和贵州都匀茶农一起进行带货直播。

广州花果山分会场·助农专场推销贵州特产助力扶贫。

首届直播节期间,在广州“花果山”分会场的扶贫带货专场,部分贫困地区的市长、县长以及产业扶贫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推介当地扶贫产品。“直播+电商”已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消费扶贫模式,多个电商平台上线特色扶贫产品。新模式获得点赞的同时,如何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提高供应链水平,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现 象

  广州助推黔货出山 直播电商跨地域“带货”

首届直播节设有扶贫专场,贵州毕节、黔南等地区的近50款农产品,进入了直播间,主播们妙语连珠,产品销量可观。6月7日晚,毕节市商务局副局长王显斌走进广州花果山分会场·助农专场,为贵州矿泉水和农产品代言。他和主播一起,介绍产品的特点,分享购物链接,线上氛围很是火热。直播最后,他还欢迎网友们到毕节游玩,“九月份的毕节韭菜花盛开,这里山好水好,人杰地灵,欢迎大家前来游玩。”

“消费扶贫工惠行”一晚下单2100多单

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广州承担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黔南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是扶贫工作之一。2019年,广药王老吉邀请李佳琦、薇娅等头部网红助推贵州消费扶贫产品“刺柠吉”,单一平台粉丝播放量超过1亿次,扶贫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4月9日,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应对工作的通知》,为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提供参考。此前,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对消费扶贫主要方式、工作要求以及规范产品认定、严格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广州市商务局表示,今年将继续利用好直播电商这一“带货”利器,鼓励更多的直播电商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程,支持电商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将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助力广州消费扶贫工程。

据了解,广州市商务局主办的双塔联盟花果山扶贫专场、与市总工会、广州市协作办合办的“消费扶贫工惠行”两场扶贫专场为大家带来了清远、梅州、贵州毕节、黔南,新疆喀什疏附、江西全南、甘肃甘孜、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农特产品,多地县长、副县长、商务局长等亲临现场带货。其中“消费扶贫工惠行”在6日当晚直播期间线上观看人数13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共单2100多单,销售扶贫产品近60万元的消费额。

贫困地区领导走进直播间成特产“代言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官员进入直播间,化身主播推销当地特色农产品,涌现出一批“新网红”、“带货王”。5月底,在贵州毕节市和黔南州举行的“网红直播带货”光彩行活动中,从广州过去的网红主持人就和毕节、黔南党政领导以及当地网红联手,一起为贵州农产品代言。活动采取组合直播、异地直播、接力直播的形式,直播观看量超400万人次,直播带货接近100万元。

“现在年轻人对于直播的接受度高,传播力度大,通过组织广州的网红来黔南州做直播,一方面宣传了黔南,也让大家认识了不一样的黔南州,在直播过程中还能将农特产品卖出去,实现增收。”黔南州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良海在活动中参与了直播,这是当地官员首次直播带货,他希望带动更多老百姓加入到直播带货的场景中。

观 点

直播带货是新的农业基础设施

对于当前火热的短视频、直播带货,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东宁指出,这是一种产品市场的创新,“有可能你不买货,但看了直播带货内容,就是一种内容消费。”同时这更是一种要素市场的创新,“就像是把必要的信息加载到农产品上一样,例如人才、资金等,对农产品的作用是一样的。”

杨东宁认为直播带货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新的农业基础设施,“在农贸、集市、田间地头、超市、网店、地摊等场景之外,它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

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特邀专家魏延安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推动了农产品直播电商的火热。一个是网络零售在向农产品加速渗透。农产品电商增长保持较高速度,但网络零售占农产品流通的比例还不到10%,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疫情成为农产品直播电商爆发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因为大家不出门,生活必需品在网上买,农产品是目前网上消费最活跃的一部分。”三是社会各个方面在积极推动,特别是近期以来,官员、明星、网红都加入到战疫助农的行列,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四是美丽乡村有较强的吸引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风险点

魏延安同时指出,当前农产品电商直播过程中,也存在需重视的问题,比如产品标准化不够,特别是品控做得不够细致;二是目前供应链需加强,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有的消费者收到货发现一些产品出现腐烂变质;三是直播过程中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四是人才比较短缺,虽然目前出现了一些农民网红,但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卖红的产品依然是靠大量的线上明星来代言。他提醒,直播过程中不要悲情营销,这属于煽情过度,最终容易造成货物出现质量等问题。

业内人士也对农产品的质量表达了一定的担忧,广东直播之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婷认为,直播带货能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高曝光度,但带货不仅为了销量,更多地要考虑到销售的全链条,前期如产品是否有注册商标、后期如运输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农产品直接来自于一些私人作坊、田间地头,而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会成为直播带货的一大风险点,因此选择带货的农产品要十分谨慎。”

建议规范直播机构 提高供应链水平

方婷表示,目前,直播带货的行业监督机制还未形成,因为行业与相关部门没有黏性,不受行政指令影响。并且主播与平台机构之间绝大部分为采买关系,并非隶属于某家公司。因此,她建议要尽快从顶层设计上规范直播机构。

魏延安也提出要规范市场秩序的建议,特别要打击打着扶贫、助农名义的非法牟利行为。他同时提出,要有重点地加强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让农产品变成一个合格的“网货”;提升供应链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网销供给水平。

此外,魏延安提出需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电商、直播、短视频等网络销售和展示农村大好风光方面的培训,希望下一步电商直播平台能够多与农户合作,培养更多的农民网红。同时,他希望政府部门能有更多的扶持政策,比如支持农产品直播活动等。

01-03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蒋臻 游曼妮

01-03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郑雨楠 夏嘉雯 莫郅骅 王美苏 赵安然 吴广宇 汪陈晨 实习生 张文丹

摄影(除署名外):南都记者 何玉帅 谭庆驹 周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