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 文艺书店线上自救突围

有文艺书店在社群做“秒杀”活动、准备直播、研发新产品…… 有专家希望政府加大对民营实体书店的政策资金支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21日        版次:NA07    作者:谢湘南

←物质生活书吧。

↓飞地书局。

↓飞地书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据深圳图书情报学会和深圳图书馆继续联合发布的《2019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50个,自助图书馆295个,这些图书馆共同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这一网络体系还未包括实体书店。据另一项官方的数据显示,深圳有945家实体书店,目前深圳的文艺书店总数达34家。疫情之下,这些相对小众的文艺书店还好吗?

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深圳的文艺书店大多已正常营业。通过在线上开展各种活动,坚守与自救。4月18日,在深圳已有20年历史的物质生活书吧,在其公众号上发文,公开向读者征集关于书店的“独家回忆”,物质生活书吧是深圳文艺书店的一个代表,其20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影照,在特殊的日子,其创始人晓昱号召读者“拿起笔来,续写你和书吧的故事,加入到书吧20年庆的行列中来。”这无疑也是深圳文化人的“抗疫”实践与行动,其文化动能来自公众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的记忆。

目标受众

文艺书店各具特色定位清晰

物质生活书吧是深圳创立最早并持续至今的文艺书店,在创立初期,便成为“深圳文化人的一个据点”,港澳台及深圳本土的众多名家曾在此开讲与举办活动,一度引领了深圳独立书店的风潮。

2010年后,深圳兴起了一批具有自身个性的文艺书店,如旧天堂书店、飞地书局、小津概念书房、荒野书店、时间行者书店、库布里克书店、晴耕雨读苑书吧、星图书吧、尚书吧、我们书房、麦哲伦书吧等。这些书店都有自身的定位与受众群,为有不同爱好的群体与年轻人提供了集聚场域,形成了深圳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

如旧天堂书店以前卫音乐与先锋文化的推广为己任;飞地书局以诗歌、文学、当代艺术为聚合力;小津概念书房以观影及对影视文化的探讨为侧重点;时间行者书店则以旅行、文艺相关活动为主打;库布里克书店相当于电影主题书店;尚书吧以阅读文化、古旧书为看点;荒野书店以摇滚、学生群体喜爱的亚文化为卖点;晴耕雨读苑书吧则侧重于服饰与时尚主题……这些书店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也抢了物质生活书吧的光芒。而在此期间,物质生活书吧有淡出深圳人视野的趋势。2018年末,该店重新装修后返场,2019年以一系列展览及新书推广活动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引发深圳文化界的关注。

一个书店,伴随着深圳20年的成长。深圳资深媒体人金敏华是物质生活书吧发展的一位见证人,他认为,“作为城市的老牌文化地标,物质生活书吧重装返场引起了不少企业和机构读书会的关注,书吧也应邀为一些读书会策划读书分享活动或筹备读书会,不少文化机构、园区、场所也有意邀请书吧前往复制运营模式。这种种行动,似乎在印证这么一种说法:好的文化空间是培育和承载城市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场域。”

线上自救

主要活动集中在线上

在筹备一些直播项目

然而疫情之下,像物质生活书吧这样的文艺书店又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呢?

物质生活书吧创始人晓昱介绍,“这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引发书业‘海啸’,各地书展纷纷取消、不少实体书店不得不或暂时或永久歇业,当然也完全打乱了物质生活书吧原本准备在今年为创立20周年庆生的计划。过去的20年,物质生活书吧挺过了2003年的SARS、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电商冲击、房租猛涨等挑战。这次我们不愿也不会就此放弃,我们已经着手重启20周年庆的筹备工作。”

晓昱表示,“此次征集记忆的过程,其实也是征集友情,征集个人生命轨迹、书吧发展历史,和城市沧海桑田的过程。我们将选择富感染力、有代表性的文本或影像入选物质生活书吧20周年纪念出版物,以此作为献给深圳特区创办40周年的特殊礼物。”

2019年从福田中心区迁往宝安区大悦创邑031创意园的时间行者书店在疫情下也没有闲着。其创始人之一Lora介绍,“我们书店是从过年到2月17日,休了将近快一个月,然后开始恢复了网上的外卖,在园区解封之后,开始店面的正常营业。但实体店开放之后,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因为来实体店的人不多,而且进出书店也要求比较严格。来书店的人是以前正常情况下的10%-20%,人流量特别少,一天可能十个客人都不到。从三月底到四月期间,稍稍有些恢复,但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转机。”

Lora表示,疫情也改变了书店的运作方式,他们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一是书店高层的工资当月不发,自觉的调到下半年去补发;二是拓展在线上的业务,如在饿了吗开通线上销售,在一些社群做“秒杀”活动,再者就是准备做直播;三是利用疫情空闲期做一些产品的研发,如针对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设计推出了“读城”系列深圳款挂耳咖啡。所以他们有信心渡过难关。

飞地书局创始人张尔介绍,飞地书局虽已正常营业,但主要活动集中在线上,也有在筹备一些直播项目和展览项目,五月份将在实体空间做艺术家陈侗的个展,以及艺术家翁云鹏的一个影像项目。

共渡难关

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文化空间

文艺书店期待政策扶持

疫情下,整个书店行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Lora就呼吁政府能尽快出台一些政策来扶持小书店,让书店度过危机。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洪霞曾做过深圳文艺书店的研究,她认为,文艺书店不仅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也为市民交往提供了载体。深圳的全民阅读取得了很大成绩,而其中文艺书店功不可没,同时在建构城市新文化空间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洪霞认为,深圳文艺书店建构起城市新文化空间,对于深圳的城市发展极具文化意义。一能引领高质量的阅读生活,二能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文化空间,三催生城市的发展与再生。而深圳文艺书店的生存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刘洪霞表示,“深圳是一座非常注重文化建设的城市,但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投入主要投向了国有的书城等大型书店,民营的实体书店得到的扶持较少。虽然一部分文艺书店通过经营模式创新能够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双效益,但是还有一些书店不能自我生存下去,甚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倒闭。因此政府对民营实体(文艺)书店的政策资金支持,在力度上还有待提高。”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

声音

来书店的人是以前正常情况下的10%-20%,人流量特别少,一天可能十个客人都不到。从三月底到四月期间,稍稍有些恢复,但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转机。

——时间行者书店创始人之一Lora说,书店因此拓展在线上业务应对危机。

虽然一部分文艺书店通过经营模式创新能够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双效益,但是还有一些书店不能自我生存下去,甚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倒闭。因此政府对民营实体(文艺)书店的政策资金支持,在力度上还有待提高。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洪霞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