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真抓实干普惠民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25日        版次:FT08    作者:李晓慧 王睦广

  深汕合作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五光十色”乡村风貌示范带。 图为新厝林古寨

  近期,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首个自然村党群服务中心——东寨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新落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四点半课堂、图书阅览室、新时代大讲堂等,可以为党员群众提供图书阅览、儿童课后托管等服务,并能满足召开150人左右规模的会议,极大方便村民议事和举行文体活动。而在这之前,村委会只能在祠堂前的大榕树下召集村民开会,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则不得不改期,极为不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深汕合作区坚持党建引领,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体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汕合作区所辖四镇属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全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如今,放眼深圳第“10+1”区这片热土,乡村振兴交出新答卷,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民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城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未来,深汕合作区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造福深汕居民,以实际成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夯实基层党建阵地,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汕合作区鹅埠镇田寮村,田寮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展示党建形象的“红色窗口”、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平台”、党员群众教育的“红色基地”。作为全区首个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田寮党群服务中心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党群阵地功能,致力打造“村居+园区+片区”三合一的党群服务平台。田寮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服务窗口、四点半学校、母婴室、会议室、休闲图书室、群众活动室、舞蹈室、接待室、新时代大讲堂等,并明确了相关管理制度,让党员活动有阵地,村民议事有平台,文化娱乐有去处。

  成为深圳第“10+1”区以来,深汕合作区把加强基层党建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是深汕合作区夯实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深汕新农村风貌及乡村振兴的窗口。

  当前,在赤石镇中心西南部,赤石党群服务中心正加快各项工程建设的收尾工作,争取早日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是由福田区委组织部结对共建的项目,该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居民将进一步享受到深汕合作区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据悉,2019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深汕特别合作区“1+4+6”党群服务中心结对共建工作的通知》,安排深圳十个行政区(新区)分别为深汕合作区建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深圳市委组织部专门拨付一笔党费支持深汕合作区用于基层党建。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有10个党群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其中7个将于“七一”前后集中揭牌。此外,近期,深圳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的有关措施》,重点就支持深汕合作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共建共融互促共进的机制。

  随着“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深汕合作区基层党建工作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联结党务政务和便民服务,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深汕合作区突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选出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和领头雁,组织建设全面提升。

  今年1月底,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以来的首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落下帷幕,干部队伍全面优化。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共251人,其中,党组织委员201人,村(居)委会委员188人。“两委”干部结构“一降一升”:平均年龄39.9岁,相比上届下降11.5岁,初步形成了“老中青”搭配的队伍结构;学历结构大幅提升,大专以上学历128人,本科以上学历37人,分别比上届提高82%和89%。这为深汕合作区下一步探索构建具有深汕特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社区)“两委”换届为深汕合作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而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也将推动乡村振兴,为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以党建促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

  今年5月31日,深汕合作区召开全区2021年三大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全区要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快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据悉,深汕合作区重大项目攻坚行动第一批项目39个,其中29个为城市建设项目。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中,深汕合作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助力新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初心不改,坚决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奋斗初心和职责使命。”王伟来自中铁十四局二公司,是深汕合作区科教大道(望鹏大道至南山路)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参加工作14年来,他以项目为家,全身心投入工作,曾获得“十佳技术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自2019年深汕科教大道北段建设工程项目进场以来,王伟坚守在施工一线,每天穿梭在施工现场,经常工作到深夜,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为己任,各项工作带头在前、关键时刻冲锋在先。他带领项目技术团队完善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狠抓细节确保质量安全,争先创优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助推项目高标准建设。

  中铁建科教大道项目部负责人殷士伟表示,中铁十四局深汕科教大道项目部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动科教大道项目、深汕合作区新城高质量建设。

  这样把党建融入新城建设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全区首个公共住房项目——深耕村由深汕城投公司开发运营,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组织召开支委会、专题会议,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建设2500套人才住房,朝着6月30日基本完工、年底入住的目标冲刺;负责小漠国际物流港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力争早日实现小漠国际物流港的建成运营,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用心为民办实事

  今年3月8日,深汕合作区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3月18日,深汕合作区启动全区庆祝建党100周年“十个100、十项安排”系列活动,把100名党员领导干部“结百对破百题”、100学时“铸魂赋能、砥砺奋进”党员干部专项教育培训、100名望鹏人才帮助100名青工青少年等系列安排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全力破解制约深汕合作区发展的难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让群众得到发展实惠、共享发展红利。

  随着新城开发建设的推进,深汕合作区一些主干道来往车辆增加,也带来了潜在交通安全风险,位于深汕大道旁的赤石圆墩小学、鲘门中心小学便遇到了这个问题。为保障学生安全,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深入落实“为民办实事”理念,在学校周边增设交通安全标识,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对学校门口可利用空间进行硬化处理和合理分区,缓解高峰时段学校门口人车扎堆的状况。在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的同时,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还积极协调深汕巴士公司调整深汕1路行驶线路,在上下学时段,将学生送至校门口和村口后再返回原路线行驶,这种“家门到校门”的公交服务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与点赞。

  位于深汕合作区鲘门镇的百安村,原本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存在村道狭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深汕合作区将百安村列为首批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之一,全面实施百安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查看、走村入户,认真听取村民意见,与施工方协调,积极做好沟通工作,以村民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百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俊璇说。

  如今,百安村民居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村道拓宽硬化,雨污分流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厕所革命等建设工程补齐短板,滨海旅游品质大大提升,成为了具有地中海异域风情的网红打卡地。

  在原有八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深汕合作区今年提出增点、连线、扩面、提质,规划建设小漠文旅港城风貌带、绿道山水康养风貌带、百安沙滩旅游风貌带、鹅埠城乡融合风貌带、大安现代农业风貌带等五条能集中体现十类资源禀赋特色的“五光十色”乡村风貌示范带。

  扬帆起航在今日,奋力拼搏正当时。深汕合作区正坚持党建统领全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奋力开创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李晓慧 王睦广 图:张贵

制版:向丽宇 邹虹香 凌淑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