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集性感染突出,节制社交还得咬牙坚持
疫情持续,各地陆续披露更多确诊病例详情。日前,南都民调中心对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三地的公开病例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家庭聚集性感染的特征较为突出,多人长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病毒很容易传播扩散,出现“一人感染,一家传染”的情况,包括有少数市民瞒报自己或亲属在疫情重点地区的居住史或旅居史,客观上导致疫情扩散。
以东莞为例,截至2月6日24时,东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3例,有30个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占比超过一半。家庭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集群居住和生活方式,严格说来,“一人感染,一家传染”的情况,即便在完全杜绝群体性家族聚餐聚会的前提下也可能出现。但也必须承认,尽可能小型化、单元化的个人家庭生活,确实可以大大降低病毒的传染几率,而以往春节期间经常出现的家庭亲朋聚会、聚餐,因为无法避免直接接触,客观上加大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得益于前期各地高密度的行政和社区强制,大多数普通社会成员需要习惯一种有别于中国人传统习惯的生活方式、社交状态——尽可能减少人群的聚集。逢年过节的拜访、聚餐在减少,但从各地陆续曝出的个案情况看,依然不排除还存在类似因聚餐、聚会而感染的情况。
就在日前,黑龙江双鸭山就连发两起家庭聚餐致多人传染的病例,多名官员因疫情防控履职不力被免职。福建晋江,有男子因隐瞒武汉旅居史多次参与聚餐,导致当地近4000人被“医学随访全程管控”而被追究刑责。官员因辖区内出现家庭聚餐被免职,公民因隐瞒病情参与聚餐被刑事追究,这都不是危言耸听,而可能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必须要采取的特别手段。
在疫情防控的紧迫时期,小规模、家庭式的生活起居状态,需要尽可能地坚持,避免因家庭间的往来而加剧病毒传播。
传统习俗中,需要过了正月十五才算真正过完年,这段假期,很多人在减少来往、克制社交的状态下挺过来了。虽然也有各种不适应和憋闷,但必须要提醒,“能不走动就不走动”“能不见面就尽量不见面”等倡导、约束并不能随着春节的结束而减弱或改变。
当不少人期待的疫情拐点无法如期而至的时候,公众可能尤其需要警惕的,正是某种“松口气”的心态。疫情凶猛如传说中的年兽,但却没有、也不会跟传统节日保持同一步调,疫情防控依然处于全社会的一个艰难攻坚期,特殊时期养成的特别社交习惯,可能还需要每一个公民个体的咬牙坚持。
亦或者,尝试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在这段特殊岁月里,被迫也好、自觉也罢养成的生活和社交习惯,比如分餐制、使用公筷和勤洗手勤消毒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其实完全有可能因此成为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以往常抱怨应酬太多的人们,是否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社交生活中的那些人情往来,其必要性、重要程度是否真如过去的判断一样?
这场新冠肺炎的防控战,既然已经被很多人约定俗成地以“战疫”相称,就应当重申和执行更严格的战时纪律,需要社会成员严格遵守既定的特别规则。隐瞒自己或家人病情的情况不能被法律所容忍,特别是在跨家庭的聚会并未被完全杜绝的情况下,类似的隐瞒极有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病毒传播,给他人带来严重影响和伤害。
小家庭养成和维持更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跨家庭间减少和杜绝聚餐、聚会类的人群聚集,尽可能培养和适应分餐制等与传统中国饮食习惯有别的餐饮方式……这应当是相当比例的“家庭聚集性病例”开始出现,给全社会的必要提醒和迫切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