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口罩价格监管要避免挫伤供给端积极性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02-17 02:10

  短评

南都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到《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的指导意见》(鄂市监竞争〔2020〕3号)不再执行,根据该文件,与疫情相关的商品购销差价额超过15%,将被认定为涉嫌哄抬价格并给予处罚。

疫情蔓延让口罩成为紧缺资源,一些地方遏制口罩涨价的举措也备受关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湖北洪湖市一药房0.6元进价口罩卖1元被罚4万余元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

一般说来,在消费者那一面,物价越低越受欢迎,但洪湖市的这一次处罚却意外受到了不少网友质疑。猜测其中缘由,应该是考虑市场常识的人越来越多了。一方面,进价0.6元,售价1元,购销差价额0.4元是不是都可以归入一只口罩的利润,已经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对价格的管制过于严厉,人们难免担心由此产生对市场的负激励,使好心的管制行为带来供应匮乏的结果,稳了价,却保不了供。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最新的通知中,强调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价格案件“要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原则,相信正是原来文件不再执行的原因。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价格监管执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出台的限价政策不仅需要合理合法,同时也应该避免在执法过程中挫伤供给端的积极性。

口罩“保供稳价”是当下的民生大事,但在某些时段某些地方口罩不敷供应很可能无法完全避免。此种局面之下,很容易对通过非市场手段以确保供应的办法抱有更高期待。消费者的类似心理可以理解,但作为市场监管者,却必须有清醒的判断。

就当前而言,国内口罩产量已经逐渐提升,市面上却依然紧缺,分配环节或许需要理顺。一些城市试行政府采购平价口罩来满足市民需求,这是一个可行的措施。问题在于,一是政府采购的数量要足够大,二是分配方式上要透明公开,三是对购买者要有一些基本的限制,比如实名制、限定数量等等,以避免消公众无谓囤积。

当然,要真正做到保供稳价,扩大产能才是根本。可以预见,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即使疫情过后,市场对口罩的需求相较以往也会有大幅攀升,敏锐的企业家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作为政府,则不妨借势而为,出台一些帮扶政策,推动更多厂家建设开工。开工得早则受益越早,即使开工于“战疫”完全胜利之际,也可以受益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