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活常态,从中老年人“预约下楼”开始
来论
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新增疑似、现有疑似病例都清零,疫情形势好转,封闭了近38天的武汉小区里的居民,在符合条件之后可以下楼了。但如何有序下楼,这是个问题。19日《新闻1+1》提到,目前当地一些社区推行预约下楼,一次下来20名到40名,40分钟左右,就会回家,隔半个小时左右,第二批次居民下来活动。这一举措受到小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当前,国内防疫方式受到国外广泛关注,学习国内防疫举措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有不少做法在国外较难变成现实,这可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比如居民的很多表现同样内外有别、反差很大,要做到服从小区管理、“宅”在家里数天不违规外出、进出公共场所依规扫码等,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可在家里隔离太久,谁都想出去走一走、透透气,当多项指标清零、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时,居民争相外出似乎才符合常理。然而,即使情势明显好转,无疫情小区的居民并没有擅自行事,仍能按要求经预约后,分批、分时段、分楼栋,在小区内进行非聚集性个人活动。居民自始至终遵守防疫规定,做到慎终如始,这样的自觉性与大局意识值得点赞。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疫成效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假如在离目的地不远的最后关头松了劲,走好了九十步,后面的十步却没有走好,一旦导致疫情反复,即使不功亏一篑,也可能出现不小的波折,并再次付出巨大的代价。更何况越是前景在望之时,就越容易产生松懈麻痹心理,因此,疫情严重时是关键期,疫情好转时也是关键期,在此期间仍需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且接下来国内很多城市还面临较大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远没有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居民长时间隔离在家,他们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其中,老年人因为身体状况较差,心理调适能力不如年轻人,他们受影响的程度会更大。居民遵守防疫规定,为防疫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只要条件允许,作为回馈,应该尽早出台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的举措。早在防控疫情早期,强化医务人员和居民心理干预,就已列入防控举措当中,如今疫情形势好转,应将更多精力花在这项工作上。
复工复产与防疫兼顾,才能从防疫状态慢慢转变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这一点很好理解,也正在抓紧落实。同样道理,居民身心健康恢复也与防疫兼顾,这样才能让居民从防疫期间的应急状态,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让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预约下楼活动,只是第一步,随着防疫形势进一步好转,防疫的天平应向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的方向倾斜,渐进式扩大居民活动范围、逐步提升居民心理干预力度,让居民从疫情的影响当中走出来,是接下来需要倾力关注的防疫内容。 □罗志华
- 上一篇:提防以防疫之名歧视鄂籍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