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强调“抓紧时间补课”,应该得到理解和体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贵峰 05-02 01:10

  来论

部分地区及学校宣布调整或取消“五一”假期,许多学生表示很不理解。近日,湖北黄冈的一名学生给教育局打电话吐槽学校不放假,遭到接线员硬核反问:“你已经放了四五个月的假了,你不着急课上不完还着急五一不放假?”学生遭反问后哑口无言。

尽管,面对教育局接线员激切的硬核反问,相关吐槽学生一时语塞,没敢再继续争辩“五一”学校是否应该放假问题,但仍不得不承认,一些学生对“五一”不放假感到不解、不满,实际上又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和依据的。

按照我国相关法规,“五一”假期事实上是针对全体公民的法定公休假日,各级学校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在“全体公民”之内,有权依法享受这一公休假期。再者,更重要的是,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的正式返校开学日期已大大延迟了,但严格而论,在“停课不停教”“上网课”的背景下,简单说“已经放了四五个月的假”,实际上又并不是十分准确、客观的。

为避免“加重学生负担”,教育部日前曾明确表示,“不建议占用假期来补课”,并强调“占用周末、假期时间补课,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就此而言,目前不少地方学校的“五一”不放假做法,与教育部相关建议,其实是并不完全合拍,存在某种抵牾的。

当然,在强调一些地方学校“五一”放假合理性的同时,如果站在相关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角度,恐怕同样也应意识到,其之所以会取消学生的“五一”,乃至以“不着急课上不完还着急五一不放假”来回怼那些希望放假的学生,其实同样也有着善意的初衷和不得已的苦衷,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毕竟,虽然“上网课”一直在持续,但网课的质量,事实上又是参差不齐,难以充分保证的——既不可能完全赶得上更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场上课。而同时,在开学返校日期大大推迟情况下,全国各级学校今年的这个春季学期,实际上已大大缩水,成为“史上最短学期”。

此外,除了“着急上课”之外,还应看到,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之所以会倾向选择取消“五一”假期,从疫情防控角度,实际上也有尽量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的考虑。要知道,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尤其“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的语境下,如果学校频繁放假,学生因此而过多外出,相应的防疫风险的不确定性,难免也会增加。

对于学校在“五一”等公休假期是否应当放假问题,学生和相关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之间,都应当尽可能充分相互理解、体谅,而不是简单地“吐槽——硬核反问”式互怼,不仅要充分理解体谅对方诉求中的正当合理性,也要充分理解体谅这些诉求背后的用心和初衷,并在这种相互理解和体谅基础上,最终将维护学生的最大利益作为决定是否放假的根本依据和遵循。一方面,既要充分维护“有利于教育学习”,另一方面,又同时充分维护“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具体放假与否,势必都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不仅有利于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完善相关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