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整体性缺粮不存在,盲目囤粮毫无必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8-27 01:00

8月26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种粮大户,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粮荒”舆论之所以会形成,是近期多个事件与政策、数据交织综合产生的结果。从7月开始,先是有对中储粮直属库存粮有霉变情况的视频爆料,虽然中储粮集团调查组调查后指出爆料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后续中储粮分公司禁止带手机进入粮仓的规定仍引发了公众疑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争端持续也令部分民众对粮食进口安全产生担忧情绪。8月中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显示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夏粮收购量的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引燃了“粮荒”舆论。

“粮荒”舆论的形成,不排除有利益相关方的推波助澜,但在系列事件的影响下,的确需要有扎实的分析与解释,以安民心。

农业农村部给出了大量数据,证明我国目前并不存在整体性缺粮的情况。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产、库存充足,今年我国的夏粮和早稻亦已获得丰收,其中小麦的产量是2634亿斤,增长0.6%。至于为何小麦增产而收购量却存在较大幅度的下降,是由于近期玉米价格明显上涨,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于是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以代替玉米作饲料,增强了市场看涨预期。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和汛情的影响,贸易商与农户心态亦有所改变,看涨后市导致卖跌不卖涨,出现了惜售的现象。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在部分地区,农户一半新粮仍存放家中。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与解析,小麦产量达到了近年来的平均水平,收购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今年特殊情况导致的惜售,也就是说,“粮荒”舆论只是一种表象,整体性缺粮的情况并不存在。

这一点明晰之后,消费者就完全没必要盲目跟风囤粮。如果囤粮成风,市面上的大米频频售罄,导致恐慌性抢购,反而会对市场秩序与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况且,在家中大量囤积粮食,尤其是目前正处于雨季,南方及沿海地区更是台风季节,若储存不当,粮食变质,不仅浪费,亦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至于农户,亦需要理性分析当前情况,囤粮惜售不仅间接抬高了小麦价格,后续出现价格波动,更可能令自身蒙受损失。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已经止涨趋稳,新麦上市之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这四个省亦已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相信小麦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回稳。还在囤粮观望的农户,需计算囤粮成本及价格波动风险,适时出售。

“粮荒”舆论的形成,受到系列事件的影响。农业农村部以详细的数据为公众释疑,很有必要。在没有整体性缺粮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囤粮没必要且有风险,公众与农户均需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