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门诊费用也可报销,医保便利化改革又进一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8-27 01:00

  短评

普通门诊费用将来也可以报销了!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针对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共济保障机制,支付比例为50%起步,并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众所周知,保住院是过去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重心所在。数据显示,2019年职工医保的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

这样一种制度设计有着现实的考虑。因为一旦需要住院,则多为大病、重症,患者经济压力较大,为住院患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医保待遇,就等于提供了一种兜底保障。

但将门诊排除在医保的屏障之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有些病症是常见病,由于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来说,其在一定时期内的花费可能并不比一次住院低,不能报销的政策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住院才能报销,又让一些原本可以在门诊诊疗的患者千方百计也要住院,从而使原本就不充裕的病床等资源更为紧张。

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门诊小病、常见病也有望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这一改革得到媒体的重点关注、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自在情理之中。其实,医保政策的变化中,并不只有这一个亮点。

长期以来,“医保套现”都是一个热门话题。通常认为,医保套现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医保个人账户也就是医保卡上的钱,是由参保人员自己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中划入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系自己缴纳,永远属于个人,也永远不会作废,可以继承、可以转走,还能获得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如果拿去套现,由于“不法分子”从患者手中收购的药品一般都要比市场价格低30%甚至50%,这意味着医保卡持有者无形中把自己辛苦积攒以备将来看病的钱白白打折送人。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拿医保卡去套现的人又似乎非常理性。医保卡里的钱的确是自己的,但其缺点在于无法自由支配,一旦遇到某种特殊情况,持卡人变现的需求就可能十分强烈,乃至亏折也在所不惜。

遏制医保套现,关键还是需要给持卡人多一些选择权,让用卡更为方便。《指导意见》明确,“拓宽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医保新政的这一个亮点正是由此而来。

根据《指导意见》,改革之后,享受人群将从参保人本人扩大到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随着持卡人选择权的增加,同样一张卡,在持卡人这里,其含金量显然得到了提升。类似改革既未影响医保资金的安全,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从打击医保套现的角度,也堪称治本之道。

医保卡的用途扩大,普通门诊费用也可以报销,医保便利化的改革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有理由相信,这种改革趋势不会停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