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交通违法问题突出背后是公共服务不足
来论
在吉林,农村地区交通违法问题突出,尤其是夏秋季农村公路违法超员、违法载人现象频发。9月9日发布的一篇推文中,吉林省公安厅交管局表示,自部署开展夏秋季农村公路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专项治理行动以来,一个多月时间,全省查处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近10万起。近期通报的多起案例中,10月5日大安市公安局舍力镇派出所民警发现一辆货车核定载人3人,实载40人,超员37人,超过额定乘员12倍,均为务工人员。这说明,专项治理行动和交通事故的“红灯”预警,仍难以禁绝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的出现。
农村地区重大交通事故频发,吉林并不是孤例。2019年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发表一项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研究显示:2006-2016年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是城市地区的2-3倍。尤其每年农忙时节,农用车、货车载人问题比较突出,交通安全隐患大,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事故后果。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复杂。客观上,比起城市,许多农村位于山区、丘陵等地理条件较差地带,不少路段路况险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道路基础差,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安防建设历史欠账多等问题一直就很突出。而为了节省成本、降低价格,农村地区交通工具性能普遍落后,明明是农用车,却用于载人,无疑增加了事故伤亡几率。
主观上,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的主因之一。不少人不考驾照照样上路,平时就在村里和附近转转,村头也没交警执法,被抓到的概率很低。更别提摩托车、低速货车违法载人,车辆逾期不报废、逾期未检验车辆上路行驶有多普遍了。诸般乱象,部分是由于管理体制上执法主体不明确,常常是农村交警中队、派出所各管一块,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到位,这是长期困扰农村交管工作的难题。
明确了问题的症结,就要找到具体的破解之道。比如无照驾驶的问题,农村学车考证拿照不像城市,有全套商业化服务流程和解决方案,城市人交钱、按部就班即可拿照。农村不同,车驾管业务办理点集中在城市,农民朋友考照拿牌很不方便。若要提高农村地区的“拿牌率”,就有必要下放车驾管业务权限,扩大便民服务网络,让农村人在家门口也能学车、拿照。
农村地区交管警力不足的问题,也要有相应对策。湖北近年来大力推广“路长制”。“路长”巡线串点管理路面,地方政府则将2000余名“路长”纳入财政保障,有效解决了道路无人巡、隐患无人查等问题。这一举措收效显著,湖北宜昌市全面实施“路长制”第一年,全市县级以下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1%和38.6%。这就说明,只要肯下功夫把工作做细,让交通安全的意识、交通管理的机制“移植”到田间地头,农村交通少发事故少伤亡,是有可能实现的。
农忙季节重大交通事故频发,说明农村的公共服务跟不上。很简单,假如开辟农忙专用客运线路,希望通过帮农贴补家用的农民朋友还会冒险坐货车、农用车吗?这还不是简单的交通安全,暴露出某些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足、资源投入不够。正如国务院安委会在约谈吉林省政府负责人时指出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老百姓既能糊口还不冒风险,这是政府的责任。 □吕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