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热”是旅游消费升级的一个积极信号
“十一”假期,众多游客选择参观博物馆,各地博物馆出现排队长龙。据人民日报报道,10月2日上午9点,辽宁省博物馆门口已经排起了30多米长的队伍,参观者出示预约码和健康码后,有序进馆参观。类似场景在成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也不断出现,游客参观热情高涨,对博物馆精彩的展览和先进的服务表示满意。
博物馆前排长龙,这是一道别样的旅游风景,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见惯的场景是,游客们在一些知名景区或网红打卡地排长龙,在特色餐饮门店前排长龙,在明星演唱会的售票窗口或场地入口前排长龙……如今,各地博物馆前的游客长龙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排队长龙”这一旅游符号的认知,也释放出旅游消费升级的积极信号:民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感官享受层面的游山玩水、逛吃逛喝,而是有了更深层、更多元的旅游消费选择。
逛博物馆本质上属于历史消费、知识消费、文化消费,这种消费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启发探索的兴趣,有助于人们更系统、更精准、更专业地学习、了解相关民俗、人文、地理、历史、科学等知识,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与山山水水、亭台轩榭、美味佳肴等旅游标的物带给游客的感受不同的是,博物馆带给游客的多是内在的美感,多是厚重的味道,多是内涵的愉悦。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民众的“逛博物馆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和精神支撑。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截至2019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已达5535家,比上一年增长181家。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21家博物馆,今天的中国博物馆数量增长了260多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平均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没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没有日益雄厚的财力基础,怎么能够支撑起博物馆事业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怎么能够涵养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而老百姓不安居乐业、有闲有钱,哪有心思去排长队参观博物馆?“逛博物馆热”的旅游现象足以从一个侧面验证国家的发展成果,验证民众的殷实底色和幸福指数。
当然,“逛博物馆热”的一个重要形成原因是我国博物馆的普惠特色。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以及原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就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确定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自此以后,全国绝大多数公办博物馆就陆续免费开放,少数因种种原因还收费的博物馆票价也较低。博物馆的普惠特色减轻了民众参观负担,为逛博物馆新时尚的兴起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民众的选择就是对国家政策最好的评判和回答。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