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连卖菜资格都没有?
街谈
近日,武汉市吉庆街胜利菜场正在对标上海进行改造升级。工地门前张贴的《入驻须知》上要求,女摊贩不能超过45岁,男摊贩不能超过50岁。有商贩表示:那我们都不能卖菜了。对此,工作人员否认年龄限制,但不会更改通知,这只是一般要求。
有谁能想到,传说中的职场天花板,竟然落到了底层商户的头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到中年”被清退回家的现象。比如传说,一些互联网企业,对中年人格外不友好,一般到了中年,就得考虑下家。但这些互联网企业,往往开出的薪水较高,还有一大笔“分手费”。也有一些单位,由于历史上的“内退制度”,往往员工到了一定年龄就得回家。但这些单位,得给员工支付基本工资,要正常缴纳保险。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压力山大的时候。不知这家菜场知不知道稳就业?有没有想到底层商户的生存问题?有一个背景,10月19日,武汉市政府召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新闻发布会,武汉这家菜场声称,“对标上海进行改造升级”。有报道称,自2005年起,上海市用10多年时间,完成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小菜场建设“三级跳”,目前上海不少菜场时髦洋气,有的还有文艺气息,成了“网红打卡地”。但细看各种报道,查询2011年发布的《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办法》,并未发现对从业者有年龄方面限制。
在职场中,年龄是一个敏感话题。不少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用年轻人,在招聘时常常设置35岁的上限。在目前劳动力结构中,女性45岁,男性50岁,其实正处于有为之年,而且这个时候体力、脑力的综合值,正处于一个高点,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干出一番事业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的人,承担着家庭重任,任何一家有情怀的单位,都会尽力保住他们的饭碗,而不会轻易砸掉。
穷尽想象,实在想不出这家菜场,有这么做的任何理由。此举涉嫌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看不到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和法律依据。即便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工种需要限制年纪,也不能拍脑袋、一刀切。而且,劳动者具有平等就业权,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遗憾之处在于,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就业年龄歧视的有关法律,由此导致年龄歧视成了“明规则”,连遮羞布都不要了。正如网友感慨的,“超过35岁在企业被内卷,超过50岁在菜市场被内卷。”
人到中年,连卖菜资格都没有了,这里面还隐藏着两方面的严肃问题。一方面,在稳就业背景下,要切实防止各种折腾,人为制造就业压力。避免各种形式的年龄歧视,以及各种惠民掩盖的伤民之举。另一方面,要做好应对老年社会到来的准备,有些行业不仅不应该歧视,而且应该做好吸纳中老年人就业的准备。10月2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取消申请驾驶证70周岁年龄上限,就体现了适应老年社会到来的政策取向。这也提醒各方面制度都需要作出一定安排。
不让卖菜,对中年人太不友好了,这家菜场恐怕念歪了“改造经”。在现实中,很多中年人考虑到家庭压力,对一些不公不平不爽,往往选择艰难地忍。只是在私下里偶尔自我安慰一下,“大不了回家卖菜”。按照武汉这家菜场的做法,就连卖菜的资格都没有了,真是对中年人的一道暴击。现在看来,是到了法律出手,解决“年龄歧视”的时候了。 □毛建国
- 上一篇:“刁民太多”?这样的心态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