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天籁”,腾讯首个技术公益项目落地
专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技术与公益的连接为公益慈善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认为,科技更多的不是赋能,而是链接。腾讯在最近发布的“天籁行动”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与公益链接的未来。
腾讯天籁人工耳蜗语音清晰度提升40%
2020年9月27日,在国际聋人日这天,腾讯天籁实验室将天籁新一代实时音频技术,应用在人工耳蜗上,极大改善了听障人士的听觉体验,让他们“听得清,听得真”。在这天,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腾讯天籁实验室、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发起“天籁行动”。这是在腾讯对外发布科技公益计划后,第一个落地的技术公益项目。
这一项目旨在通过面向听障人群社会责任领域的开发者、厂商及伙伴免费开放多媒体降噪技术,解决人工耳蜗降噪难题,改善人工耳蜗佩戴者的使用体验,携手开发者和相关伙伴共同帮助听障人群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
“天籁行动”还邀请了歌手周深作为公益大使,呼吁全社会关注听障人士身心康复,为信息无障碍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约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
对于听障人群来说,人工耳蜗是相对成熟的人体义肢,也是改善听障人群听觉体验的手段之一。但由于费用、产品体验等问题,实际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人群相对较少。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只有近10%的潜在候选人植入了人工耳蜗,在发展中国家则更少。
然而,就算是植入了人工耳蜗,听障人群还需要忍受巨大的噪音,“而我们实验室,在噪声消除上,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在业界乃至国际上都保持着领先水平,在技术工程化、产品化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腾讯天籁实验室高级总监商世东告诉笔者,在更进一步接触了听障人群中的人工耳蜗佩戴者后,实验室决定将其技术应用于人工耳蜗的改进。
依托“天籁行动”公益计划开放平台,腾讯天籁实验室已携手国内最大的人工耳蜗厂商之一——诺尔康(Nurotron)研发出集成腾讯天籁音频降噪技术的人工耳蜗产品,实现了多媒体降噪技术在提升人工耳蜗性能方面的全国首批落地场景之一。
目前,该人工耳蜗产品已经多轮技术校验和志愿者用户体验评测。晓婷是腾讯最新产品Demo的试用者之一,在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的公益盛典上,她与商世东交流了自己的体验。在明显感觉到听得见、听得清之后,她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
实验结果表明,腾讯开发的人工耳蜗对于改善听障人群听觉体验有着积极效果,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可以有效提升听障人士的听觉体验。这也是国内率先将多媒体降噪技术应用在提升人工耳蜗性能的场景。
由于目前人工耳蜗在听障人群中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商世东表示,“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把我们的技术免费开源,覆盖更多国内外的厂家,慢慢地把价格砍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让更多的听障群体能够享受声音世界的美好。”
科技成为特殊人群的数字化“手杖”
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告诉笔者,这并不是腾讯第一次将具体的技术应用在公益上,在过去的数年中,包括寻找走失儿童、帮听障人群使用QQ等都是有技术公益的身影,“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看不到的地方,科技对特殊人群价值巨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他们的数字化‘手杖’、‘助听器’”。
从2009年开始,QQ、微信等产品,就针对视障等用户不断完善无障碍功能,这些应用也成为他们离不开的伙伴。
2018年,QQ空间启动了“无障碍AI技术”开放项目,通过小程序开放OCR文字识别、语音合成、图片转语音等无障碍AI 技术。企业、开发者可以免费接入,为残疾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务。
2019年,优图实验室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突破“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助力警方寻回多名被拐十年以上的儿童,帮助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
特殊人群的需求多种多样,无障碍领域的科技创新,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凸显。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2019年11月11日,‘科技向善’被写进腾讯最新的使命与愿景之中”,葛燄表示,“腾讯正在充分发挥技术的社会价值,让科技给社会带来更多可能。”
“非常高兴,一批有心人士今天推出了天籁行动,”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侯伊莎对腾讯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技术的突破和爱的宣誓!让我们可以看到,向善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向之一,科技进步又一次降低无障碍的门槛。” 文/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