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核酸检测费用下降,价格监管需要跟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2-10 00:20

  短评

前不久,在国务院举行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核酸检测机构应设置专门的窗口和区域,为单纯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提供采样服务,群众无需挂号和免收门诊诊察费。随着春节临近,核酸检测成为大多数“打工人”返乡及出行必经的一道疫情防控程序,哪些地区已落实免收挂号费、不同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费用是否有上限等成为热议话题。

最近,各地相继下调了收费标准。如四川先是于1月底要求公立医疗机构核酸检测价格大幅下调,最高不得超过80元/人次,随后又于2月8日由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四川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规定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收费标准为72元/人次(含检测试剂);湖南则宣布,自2月10日起,收费标准调整为80元/人次,但该省又给出了一个“团购价”,即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实施混合检测,5个样本混合检测,收费标准为30元/人次,10个样本混合检测,收费标准为20元/人次……

半年之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动辄还需要一百多元,回想一下,目前的价格确实已经相当便宜。

自然,检测价格之所以越来越便宜,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改进,检测成本在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核酸检测在当下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微调。因为检测、筛查是阻断传染的基础,过去有关部门的要求是推动核酸检测“愿检尽检”,而在防控常态化格局中,核酸检测已成为不少人的“刚需”。从这个角度考虑,民众进行核酸检测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为防控尽力,在官方强制性的要求之下,核酸检测的公益性可以说是更浓了。

因为这种公益性,也为了不让检测成为民众的经济负担,政府一直在努力。从推动集中采购抱团“砍价”,将检测相关费用纳入医保,到现在大幅下调检测价格标准,宣布“无需挂号和免收门诊诊察费”,都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但众所周知,发布政策与政策落地之间总会有一段距离。围绕检测价格新标准,以及免收挂号费等政策的落实,最近成为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其实也并不意外。

从媒体报道来看,个别地方在落实政策过程中确实走样了。《四川日报》记者对广元、达州、巴中等地走访即发现,不但有医院收取了挂号费,而且其总体收费超过四川省最初规定的80元标准。幸运的是四川很快对此进行了纠偏。在记者采访之后,广元市医疗保障局于2月1日下发通知,要求当地不得收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挂号费,已经收取的挂号费要退回。

四川的例证表明,像核酸检测这样实行政府指导价、具有一定公益性的服务,价格监管不可或缺。相反,如果对此缺乏监督,有关部门放弃监管的责任,听之任之,就有可能激起公众的反感,从而影响疫情防控的大局。

强调核酸检测价格监管的必要,同时也不能忽略多样化需求客观存在的事实。最近一家私立医院因核酸检测费用高达600元遭遇了投诉,尽管院方对此给出了“单样检测”、“单人一个房间进行检测”等理由,但仍然未能获得投诉人的理解,也引发了类似私立医院要不要规定价格上限的讨论。

非公立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像公立医院那样接受严格的价格监管?如果真的是这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这两种价格管理方式的差别不仅荡然无存,而且将势必影响一部分群体的消费体验。因为在庞大的市场上,总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出更高的价格。

把核酸检测价格降下来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适应着大多数人的需求,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就是功德无量,至于少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就交给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