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金融年度盘点之保险合规榜

2020年广东财险领域整治呈高压态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爽 03-16 01:40

金融是支持经济稳健发展的源头活水。广东作为“金融强省”,近年来对银保业务的监管态势日益趋严,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防火墙。

广东38家机构被罚2000多万元

据南都记者对广东银保业罚单情况统计,2020年广东省(含深圳)各银保监管机构共对38家广东保险业主体机构开出91张罚单,罚款金额2230.9万元。与前年相比,广东整治行业乱象、监管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广东保险业罚单数量同比增长近三倍,罚单金额同比增长近两倍,严监管态势明显。

其中,广东财险业合规性问题较为严重,罚单数量同比增长近4.5倍;罚单总金额1420.5万元,同比上升1.6倍;单均罚金49万元,同比上升超过1倍。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保险业5张百万级别罚单皆出自于财险业,财险业基层机构更是成为“重灾区”。

2020年,财险业在业绩或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巨量处罚进一步制约机构良性发展,如何清理违法违规行为,寻找业绩增长点成为关注点。

广东财险业单均罚金同比翻倍

2020年全年,广东银保监局及下属分局、深圳银保监局对财险机构开出29张罚单,占广东保险业整体罚单总数的31.9%;从罚金数额来看,财险业被罚1420.5万元,占广东保险业罚金总规模的63.7%。

具体来看,财险行业“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均榜上有名。但是,三家合规情况表现有所不同。相对而言,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两家在合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罚单数量上,人保财险收到11张罚单,超过广东财险罚单数量的1/3;平安财险收到6张罚单,而北部湾财险收到3张罚单。

在总罚金上,平安财险以总罚金602.5万元位居榜首,且收到两张百万级别罚单;人保财险以460.5万元的总罚金位居第二,同时亦收到两张百万级别罚单;而中华联合财险则以一张152万元的罚单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平安财险收到的6张罚单中,有5张罚单涉及“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这亦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违法违规行为之一。

去年银保监会线上通气会上,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尹江鳌表示,整体而言,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财产保险市场的监管,持续高压治理车险市场违规问题,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比两年处罚数据来看,广东财险业严监管态势较为明显,尤其是罚金的增加。与2019年相比,2020年罚单数量激增1.64倍,罚金同比增长4.46倍,加强监管的深度与力度颇为明显。

据南都记者统计,2019年广东财险业单均罚金23.6万元,2020年广东财险业单均罚金达49.0万元,同比增长107.6%。

5张百万罚单均为财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广东保险行业共开出5张百万元以上的罚单,5张罚单均落在财险领域。

广东银保监局发出的5张百万级罚单涉及主体分别为平安财险广州中心支公司、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广州中心支公司、平安财险湛江中心支公司、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上述五家机构及涉及人员合计被罚款295万元、170万元、152万元、120万元以及106万元。

据统计,5张罚单涉及金额共计843万元,占财险全年罚单金额总额的73%。

其中,平安财险广州中心支公司2020年收到全国最高额单笔罚单,这亦是广东保险业涉及违规人数最多的一张罚单。该罚单对平安产险广州中心支公司予以152万元罚款,对11名违规人员予以143万元罚款,共涉及金额295万元,违规行为涉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费率;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和其他利益;虚列理赔费用;拒不依法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

中心支公司成“重灾区”

一个突出的情况,当前中心支公司已经成为财险领域监管处罚的“重灾区”。

据南都记者统计,2020年广东财险领域共有12家分公司、6家支公司以及10家中心支公司受罚。其中,分公司涉及总罚金594.5万元,支公司涉及总罚金91万元,而中心支公司涉及总罚金达735万元。

此外,去年广东财险领域5张百万级罚单中就有3张罚单出现在中心支公司,该类罚单往往具有涉事人数多、涉及违法违规多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险机构基层组织的合规情况十分严峻。

个人罚单最大22万元

强监管,严处罚。机构处罚和个人处罚并重,银保监系统对坚持责任落实到人,追责涉事人员已经成为趋势。

2019年,针对广东财险业的个人处罚金额均低于10万元,而2020年全年,广东财险业共有14人被罚超过10万元。其中,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心支公司李某以及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湛江中心支公司黄某因相同案由被分别处罚22万元,成为2020年单人最大总罚金。此外,2019年财险领域个人处罚金额占总罚金18.5%,而2020年财险领域个人处罚金额已占总罚金24.7%。

近半罚单涉及“虚构业务套取费用”

一直以来,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有关的违规问题长期存在于财险业,亦是财险行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难题和反复的原因。

据南都记者统计,“虚构业务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资料数据不真实或虚构”等仍是2020年广东财险业三大被罚案由。在广东财险业29张罚单中,有12张罚单与“虚构业务套取费用”相关,10张涉及“给予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9张涉及“资料数据不真实或虚构”。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数据整理:南都记者 许爽

实习生 温昊 伍彦宇 谢文耀

  链接

  数字化、非车业务将成财险新增长引擎

实际上,在财险领域,车险综合改革新规的实施并非车险业务下降的唯一原因。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车险业务保费增速从2014年15%以上的高速逐渐下降,至2019年,车险保费增速已不足5%,车险保费占财险总业务收入亦从2017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此外,自2018年车险业务比重跌破70%后,2020年车险业务比重进一步降至60.7%,得车险者得天下的局面或将逐渐褪去。同时,其他非车险业务迎来利好局面。2016年起,非车险业务增速超越车险业务,并维持双位数增速,2020年保持10.6%增速。

不过,尽管部分非车业务发展潜力巨大,但部分险种业务仍存在一定发展问题,比如备受各财险机构青睐的保证保险去年就遭遇滑铁卢,同比下降18.4%。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带动下,保证保险业务需求量增长扩张,但由于此类业务风险高,易安财险、人保财险、新华财险等险企亦因成本率高居不下、风控不足等原因纷纷“踩雷”。为此,中国银保监会在去年5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中进一步规范信保业务经营行为,防范业务风险。此外,非车业务占比仍然不高,如何替代车险保费收入低增长的局面被市场关注。

此外,在2020年车险综改进一步让利消费者后,车险作为财产险龙头险种正面临低增速甚至负增速的压力,2020年,车险规模前三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车险规模增速分别为-1.16%、4.27%、1.67%,如何替代车险业务增速所失去的增量,成为业内焦点。

此前,广东省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黄海晖披露广东省财产险相关情况时表示,在车险综合改革的前提下,广东财险机构(深圳除外)仍能保持95.3%的综合成本率,各主体应在维护好车险市场秩序的同时,将精力转移到责任险、农业保险等险种的发展上,做大做强财险行业,推动财险高质量发展格局。

同时,加快行业数字化升级将成为财险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引擎。去年5月,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保险科技的投入应用与业务层面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为财险领域“降本、增效、提质”。

  行业观察

  2020年财险业业绩承压 合规问题亟待处理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保险业共收到1705张罚单,罚单总金额达2.36亿元,而财险领域被罚约1.34亿元,占比57%。同时,财险机构亦收到最多罚单,714张,占比41.9%。

相比之下,2020年广东保险业被罚涉及金额2230.9万元,而广东财险业处罚金额为1420.5万元,占比63.7%,远超全国的平均水平。

对于众多财险机构而言,2020年是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一方面,金融强监管日益明显,2020年全年,监管发布多份保险业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从年初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到中期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以及2020年最后一号令(第13号中国银保监会令)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均体现出金融监管部门规范金融行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行动。

其中,不乏专门针对财险领域所指定的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比如《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和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占据财险领域超过六七成的车险业务费率综改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财险机构的业务。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令新车销售市场大幅度萎缩。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0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台,同比下降20%,成15年以来最低增速;2020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5.2万台,同比下降78.5%;3月同比下降40.4%。尽管中国车市零售在随后三个季度有所恢复,但仍难弥补一季度新车车险业务的损失。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统计,2020年一季度产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1939亿元,同比下降2.76%,是2020年车险业务唯一同比下降的季度。

此外,去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新规实施,全国车辆所缴保费平均下降约27%,近9成的消费者车险保费下降,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三成的消费者比例达67.3%,手续费率下降约20个百分点。

尽管在“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之下,商车险投保率从83.8%上升到89.2%,车险业务空间仍被进一步压缩。据南都记者统计,2020年四个季度车险业务累计增长率分别为-2.76%、2.92%、4.95%、0.70%。一定程度上,车险综合改革新规的实施影响了四季度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石道坚此前曾表示,改革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对客户的风险判断出现较大偏差,希望通过“大水漫灌”式的费用投入实现保费“大跃进”“弯道超车”,其结果很可能是严重的经营亏损。

“改革后,中小公司面临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有些竞争力不强的公司经营会更加困难,改革将倒逼这些公司积极寻求转型,努力走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财险龙头险种“撑起业绩半边天”局面或将被打破的同时,监管态势日益强化之下,财险领域所存在的违规行为将面临更为严苛的监督机制和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