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在互联网时代仍然能保护我们
街谈
福建福州市长乐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经警方调查:3月14日凌晨2时许,网约车司机高某与乘客张某因订单问题发生口角并引发冲突,高某情绪失控驾车冲撞张某。随后,嫌疑人高某报警向公安机关投案,受害人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司机杀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这点毫无疑义。现在事情的具体细节还不清晰,司机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丧失理智?滴滴称已经将录音录像提供给警方,有录音录像的资料,不会像货拉拉事件那样需要多方考证推理。
细节如何,对于伸张正义是重要的,但对于避免悲剧却并不重要。真正的关键在于,无论起因在谁,其实都是小事,不应该在激动的情绪之下变为一场双输的悲剧。
这是一起由愤怒引发的偶然事件,愤怒驱动人非理性的一面,恶向胆边生是最难预防的。沸沸扬扬的机长与乘务长打架事件15日也出了处理结果,机长永久停飞。机长与乘务长都是高薪职业,双方可谓损失惨重。再往前,货拉拉事件也是情绪激化造成的悲剧。假设这些极端事件中,双方都多一些理性,对对方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不至于搞成悲剧。
那么,平台可以做好事前预防吗?客观地说,自2018年以来,滴滴在安全上的措施做了很多,车内录音录像、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分享行程、紧急求助、人脸识别等等。不过,再完美的安全措施也挡不住任何一个人突然恶向胆边生。
那么,滴滴可以再进一步,事先筛选出脾气好的老实人吗?
实际上,滴滴对司机的要求很高,脾气不好的人,恐怕会因为被乘客投诉等无法达到滴滴的服务规范。某种程度上,滴滴已经筛掉了脾气特别不好的司机。
现代技术之下,更进一步筛出好脾气的司机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投诉一票否决制,事前心理筛查,定期心理建设与监测。但这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不仅是制度建设的软硬成本,更重要的是,符合这样条件的司机不会太多,随着司机减少,不仅价格会上涨,打车也会变难。
实际上,这样的事前预防标准就不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的标准了,而是飞行员的标准。飞行员、乘务长,工作场所是封闭的航空器,要对飞机上的人的生命安全负责,是有心理建设与监测体系的。即便如此,机长仍然会与乘务长在飞机上大打出手,可见,日常筛选不可能筛选到脾气层面,这是低效的。实际上,此次事件中的司机,无犯罪记录,有网约车司机资质,驾龄19年,过往无安全类相关投诉,但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典型的奔波揾食的中年人却突然丧失了理智。
那么,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在互联网时代,似乎不宜再提古老的智慧,但手机不是变形金刚,无法在需要的时刻跳出来保护我们,古老的生存智慧并不过时。人生在世还是要以和为贵,理性克制,为人为己,遇事多理解包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平台、航空公司都没办法时刻保证一个人的情绪稳定。忍一时之气,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都是老生常谈。不平之气或许会让你郁闷一周,但过不了几天,你会忘掉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忍这一时之气,可能付出一生的代价。
当然,消费者也不必太过焦虑,无论如何,这类事情终究是极小概率事件,坐飞机,打滴滴,都是安全的。 □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