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银行营销也要顾及公序良俗
来论
近日,一张江西九江银行“彩礼贷”宣传海报在网络流传,引发舆论关注。九江银行客服人员表示,该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的安排,(网传)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而在此前,该银行一名客户经理曾对媒体表示,“彩礼贷”确有其事,实际上就是“零花钱”,“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申请“彩礼贷”须满足三项条件,“22周岁及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澎湃新闻 3月16日)
虽然,面对舆论关注,涉事银行已改口称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但无论从网上曝光的“彩礼贷”宣传海报本身,还是其中所谓的“彩礼开销不用愁 ‘贷’来稳稳的幸福”等宣传用语来看,这一“彩礼贷”产品的存在,恐怕都是很难否认的一个事实。
作为以赚钱、盈利为天职的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设计开发各种贷款产品,原本无可厚非,但像这种银行贷款产品打着“彩礼”旗号、名目,宣称能“‘贷’来稳稳的幸福”,却有欠妥当。
众所周知,在结婚过程中,索要彩礼,尤其索取高额彩礼的行为,一直以来都饱受社会诟病,也明显有违良好社会风尚。民政部在2020年的《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民法典也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并同时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这种语境下,相关银行推出这一拿彩礼说事的所谓“彩礼贷”,显然有为索要彩礼行为张目、推波助澜,助长不良社会风气的嫌疑。毫无疑问,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赚钱谋利都不能没有任何边界底线,利用索要彩礼这种不良婚俗做噱头,设计相应的贷款产品,显得吃相很难看。
就此而言,这种打彩礼主意的所谓“彩礼贷”,与此前那些饱受非议、以引诱教唆年轻人非理性消费为能事的各种网贷,恐怕没有什么根本区别。正准备结婚、操办婚礼的年轻人,最好不要被其所谓“‘贷’来稳稳的幸福”等宣传所引诱、蛊惑,其他社会公众恐怕同样也应对这种鼓吹不良社会习气的银行营销噱头保持警惕。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