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今年新增减税800亿助力企业创新

结构性减税力度最大政策出炉,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方舟 03-25 02:30

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

据悉,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这将成为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

会议还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底。自去年实施以来,这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有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所谓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目的是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文泼曾撰文介绍,我国从1996年开始试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0%的政策,2006年全面推及到各类企业,随后将之写入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中。2017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2018年起这一政策覆盖面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

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即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上述要求。会议决定,今年1月1日起,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当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

会议表示,实施这项政策,预计可在去年减税超过3600亿元基础上,今年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这将成为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

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按半年享受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成为当前企业最欢迎、最普惠、最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之一。”施文泼称,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2020年,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预计同比增长13.1%。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

施文泼认为,政策的延续有助于稳定企业的预期,提高对制造业企业的优惠力度,凸显了政策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精准性。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氛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另一方面,会议还决定,改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清缴核算方式,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按半年享受加计扣除优惠,上半年的研发费用由次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改为当年10月份预缴时即可扣除,让企业尽早受惠。同时,要研究对科技研发服务企业、“双创”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

会议要求,要加强政策宣介解读,优化办税服务,精简审核流程,提高企业享受政策便利度,把好事办好。

延长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

除了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会议还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底。

上述两项政策是去年以来实施的支持小微企业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即对地方法人银行办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给予激励、对其发放小微信用贷款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对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保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12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决定延续上述两项政策至今年一季度。这两项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效果,惠及小微企业310多万户,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将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一方面对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并继续对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银行按规定给予激励,激励比例为贷款本金的1%。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信用贷款,继续按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同时,要研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