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谈论财富时,更要看到奋斗的价值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光祥 04-03 02:10

  街谈

  赶在愚人节前一天,胡润研究院发布了今年的胡润财富自由门槛:国内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1900万元、二线城市1200万元、三线城市600万元。一线城市中级财富自由门槛6500万元、二线城市4100万元、三线城市1500万元。一线城市高级财富自由门槛1.9亿元、二线城市1.2亿元、三线城市6900万元。国际级财富自由门槛3.5亿元,相当于5000万美元。

  面对1900万这一被人津津乐道的数额,北上广深一大批“打工人”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事实上,即便没有胡润搞的这个排行,在这个盛产焦虑的时代,“财富自由”早已是我们求学、成家、立业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耳边魔咒。

  犹记不久之前,某支付平台“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系列广告迅速走红:“对所有大牌下的每个系列化妆品都如数家珍,但你绝不会透露自己用的只是赠品小样”;“在家心疼电费,在公司心疼房租”;“忘了毕业多少年,每逢同学会,你都只能搭同学的顺风车”;“没有逃离北上深,并不是凑够了首付,而是每天的外卖,可以一起凑满减”等广告语,可谓“杀人诛心”。随之引发的舆论风波导致被迅速撤下,因为贫穷本无罪,但收割贫穷有“原罪”,何况还是收割自己客户。毕竟,谁还没有抢过小米,谁还没挤过公交车,谁还没用过破屏的手机凑合几天?

  胡润每年的这一门槛,其实也很可能是一种利用人们焦虑心理的“反向收割”,因为其联合发布方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家族传承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财机构。否则就不会特别标注这1900万里除了房子、个人年收入,还要有800万的金融投资。在商言商,此举只要没有违背相关法规,倒也不能指责胡润,大可一笑了之。

  不管几线城市,不管财富有没有自由,奋斗的人总是大多数。事实上,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唯有奋斗,唯有拼命,才能尽量减少那种命运不能由自己操纵的酸楚感,才能与自己心目中的财富自由更近一步。

  世俗意义上的财富自由的“幸运儿”,诸如“创业数年、卖身大公司、巨额套现离场,从此过上财富自由的幸福生活”的造富传奇,成年人都会知道这并不是如同外界解读的那般容易。暂不论创业过程的九死一生,即便做到了可以出售或变现的地步,其变现的过程还是会涉及很多复杂持久的利益博弈、变化莫测。这一点,不管是正在阅读“毕业五年如何挣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的你,还是每次点几块钱的面,都要吃光人家佐料的我,还是年薪百万,仍然在抢群里两块钱10个红包的他,都不可不察。

  读书的时候拼命读书,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至于奋斗与拼命之后,是否能够达到世俗意义上或者胡润年年划出来的财富自由的门槛,则多属于个人再焦急,也毫无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事情。但是,这部分没有达到财富自由门槛的人们,其存在不能被忽视,诉求不能被压抑,优点不能被抹杀。同样回到在商言商的角度,胡润既然可以弄这种大小城市“VIP”的门槛与榜单,不妨弄出一个契合这部分普通人特点的榜单。当然,胡润不弄,想必也会有别的商业机构愿意去做。

   □蒋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