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纸面治污”反面典型,提示环保督察要扩宽渠道强化深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海宁 04-17 01:10

  来论

  近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污水治理情况时发现,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谋划部署不力;在推动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上不作为、慢作为,治污决心长期“难产”。督察组在4月16日通报称,“2020年崇左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全区最差,全国罕见!”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从中央到很多地方,近年来都高度重视。2015年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仅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还提出了相关治理目标。随后,有关部门还发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多份文件。

  但从崇左市落实情况看,与上述政策方案要求相距甚远。虽然该市2015年排查出黑臭水体上报为国家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编制了整治方案和可研报告,但督察组发现,在申报黑臭水体时不严不实,点位选择避重就轻,而且治理措施私降标准,一填了之。崇左市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整治5个黑臭池塘,将其中4个一填了之;污水处理厂多次停运,每天放任上万吨污水直排,排污费照单全收……这样的结果便是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率之低“全国罕见”。

  黑臭水体治理,不仅关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到市民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也关乎城市形象。然而央视报道显示,深受黑臭水体影响的崇左市民,有的反映自家菜地被黑臭水所淹,有的反映“太臭受不了,现在想着搬家”,已有居民被迫搬家。可见黑臭水危害“猛如虎”。

  造成今日之局面,缘于从一开始就不重视。比如申报国家治理任务时不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来判定黑臭水体,而是拈轻怕重,不如实填报。之所以这么干,原因不外乎是,无视国家相关治理要求,自我减轻治理压力,逃避治污责任。这种欺上瞒下的做法,损害了市民利益、城市形象。

  进一步深究,池塘黑臭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市不重视污水管网建设,大量生活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排污系统,而是经沟渠汇集、地表漫流、渗流,在低洼处形成多个污水池塘。对这些池塘“一填了之”,而不对污水管网“动刀子”。这反映出相关决策者“重面子而不重里子”,在治污方面存在巨大“欠账”。

  需要追问的是,既然黑臭水体没有按国家要求去治理,那么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投入资金都花在什么地方了?据央视报道,崇左市2019年获得1000万元中央治理资金,地方应该也有投入。再比如,从2015年治理至今,该市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何没有早发现早查处?有关方面也需要反思。

  如今,该市治污的“盖子”终于被掀开了,这意味着下一步将是问责和整改。在问责方面,既要对长期以来不重视污水管网建设的相关决策者进行追责,也要对2015年以来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不重视、不尽责的相关责任人一个不少地问责。

  从整改角度来说,既要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投入力度、维管力度,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也要对已经形成的污水池塘、污水直排等问题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同时,要向受到黑臭水体影响的市民道歉,并赔偿市民的损失。当地居民称反映过相关问题但有关方面拒绝赔偿,这不符合常识。

  这一案例再次警示,并不是每个城市都严格按政策按标准治理黑臭水体。这既需要扩大督察范围、增加督察深度,也需要与公众建立更好的互动机制。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