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务人员最实在的保护和关爱
短评
加强对防护物资的统筹调配,重点向防控一线投放使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务人员可安排带薪休假,两年内有效;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5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提出6个方面意见,要求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权益,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节奏,医务人员身在一线,承担了最危险的工作,他们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健康的巨大牺牲,为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筑起最牢固的屏障。保护和关爱医务人员,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是应有的尊重,也是对医疗系统战斗力的保障,是对社会健康与安全的保证。
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六大举措,都是针对抗击疫情期间,曾经遭遇的困难或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是已经在医护领域日常工作中实施过的合理且效果良好的措施。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防护物资重点向一线投放使用,要切实为医务人员(含疾控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条件。这是针对此次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突发公共卫生应对问题而提出的完善措施。疫情暴发之初,医疗物资紧缺,大量医护人员在缺乏防护或生活物资、缺少休息条件的情况下,高风险、高强度地工作,这对于医护人员本身的人身健康与安全造成了威胁,也无法让他们发挥出所有能量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基础性疾病药物、卫生用品以及干净、营养、便捷的就餐服务,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是保证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
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务人员可安排带薪休假,两年内有效,以及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都是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人性化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线工作,不仅身体负荷大,精神压力与创伤更不容忽视。为医务人员提供带薪休假,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无论从人道主义或是工作效率的角度都是十分必要的。
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不仅应当受到表扬,还需要切实的表彰与奖励,以及与其付出相匹配的薪资待遇。以往,参与抗疫一线工作会作为职场评审的参考是不成文的规定,此次《指导意见》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将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现实表现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值得肯定。同时,对于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薪酬待遇,也给出了细致的标准与措施,避免疫情暴发期由于规则缺失部分地区医院给予一线医护人员不公平对待的问题再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重申,要开辟工伤认定绿色通道,保障医务人员及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尊重医务人员的氛围,在疫情发生之后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各个群体、个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这群最可爱的人表达着感谢与尊敬,但同样需要认识到,现实中医务人员的处境和所遭遇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对医务人员的关爱与保护,不能只停留在口中的歌颂,更需要落到实处的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