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60、70、80、90后党员护士谈“坚守”
坚守是不求回报的快乐 坚守是收获温暖的成长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邝秋群 有一种坚守,是在护理一线上的专业与耐心,有一种坚守,是在抗疫战线上的巾帼不让须眉,有一种坚守,是志愿前线上的付出而不求回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4名党员护士,她们分别出生于60、70、80、90年代,听听她们关于“坚守”的故事。
60后护士志愿者:坚守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快乐
党员护士卢彬是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正骨二区护士长,还担任广州市红十字会社区服务队队长。回忆起2005年加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队的时候,卢彬表示,自己投身志愿者服务,源于自己身边一位年长的党员志愿者朋友。“她的乐观、不求回报、无惧困难感染了我,和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很快乐。”
16年来,卢彬个人志愿者服务时数累计达1200余小时,连续多年被评为“广州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先后获得“广州市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最美红棉天使奖”等荣誉称号。
70后新冠疫苗接种护士:坚守来自于父辈的言传身教
70后姚新军,入党10年。她表示,父亲是大山里的一名村支书,教育自己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为民办事要做正确的事,当她懂事后从村里群众口中听到关于父亲为民办实事的事迹时,她也想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
姚新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目前是荔湾区骨伤科医院支援桥中社区疫苗接种的护士。社区疫苗接种点的工作量很大,她每天上岗一坐便是四五个小时,疫苗接种场所都是临时设置区,工作区域环境、医疗物品摆放、后勤保障等方面条件有限,都需要时间磨合,面对这些困难,她都一一克服。
80后核酸采样护士:坚守源于护目镜里的眼泪
1981年出生的黄璀玥,是一名有15年党龄的护士。护士节期间,黄璀玥正作为广州市第五批支援广州海关白云机场口岸现场采样医护人员,在白云机场T1航站楼从事入境人员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每天的工作虽累但也充满着很多小感动和小确幸。”黄璀玥说,有一次上采样岗位,一名入境旅客进入采样间,自己例行公事说了一句“您好,欢迎回家!”没想到的这位旅客竟哽咽起来,说道“谢谢你这句话,让我的心终于落地了!”这一再平常不过的偶遇,让黄璀玥感动却又莫名地心酸,“眼泪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从那以后,每次上采样岗位的班,黄璀玥都会在自己的隔离衣写上“欢迎回家”四个大字。
在第一军医大学上学期间,毕业后的15年里,她先后报名参加了广州亚(残)运会运动员村医疗门诊部工作、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塞舌尔项目赴非洲工作一年,并被授予“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优秀护士”“荔湾区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
90后手术室护士:坚守让我在成长中收获温暖
项婷婷是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手术室的一名90后党员护士。每天上班前,她都会提前到岗了解手术情况和备齐相应的手术器械,接患者,做术前准备,开台后专心凝视整台手术,谨慎跟随着主刀医生的步伐。手术室日常工作繁忙且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无一不考验着项婷婷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耐力,加班加点更是很正常的事。项婷婷笑言,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自己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工作间隙玩个手机游戏提提神、趴桌子五分钟入睡补眠、十分钟吃完一顿饭、术中间歇性站立式放松腿部、集中性上厕所……
入党九年,项婷婷先后被授予“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荔湾区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