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疫情下的高考是特殊的成人礼

高考结束,18岁的她校服外套上志愿者马甲“上岗”核酸检测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艳燕 叶孜文 叶晓文 董晓妍 06-11 02:20

6月10日,高考一结束的林天茵穿上志愿者服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

  疫情下的高考

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高考,6月10日早上,广州市第七中学的应届高考生林天茵依然穿着校服,不一样的是,校服外面多了一件志愿者马甲。这一天,她的任务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到核酸检测点上岗。

高考前就定了,考完后要去做志愿者

林天茵扎着长长的马尾,穿着蓝色的七中校服裤在人群中颇为显眼。文静的她举着喇叭发出来的声音恰好能让身边的人听得清楚:“您好,请前面3位到3号那边排队。”

做志愿者的想法,早在高考前就已经埋在了林天茵的心底。“备考时就在新闻里看到医护人员四处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来过我们学校进行了两次检测,当时就已经有要做志愿者,为防疫尽一份力的想法。”林天茵说,高考结束当晚,当她得知越秀区要在6月10日进行第三轮全员检测的时候,恰好学校老师也在群里发布志愿者招募的信息,于是她马上报名。

年满18岁,且打过两针新冠肺炎疫苗的她很快通过审核,加入到了越秀区防疫志愿者的行列。随后按照她的意愿,她被安排在了母校七中旁边的小云雀剧院前的核酸检测点。

“高一、高二的时候参加过在正佳广场以及广州动物园志愿驿站的服务,也有加入一些志愿者群,对这次要做的志愿工作也有所准备。”林天茵表示,参加核酸检测点服务的前一晚接受了防疫志愿者的线上培训。

穿上隔离衣,为防疫出一份力

当天,林天茵的主要工作是维护现场秩序、指引群众扫码以及录入检测信息。“检测从早上8点开始,有些街坊很早就到了,刚开始有些忙乱,但很快就秩序井然。”林天茵擦了擦额头的汗,专注地看着每条检测队列的人数,及时安排等候的群众进行检测。

早上10点半,林天茵穿上蓝色的隔离衣,戴上头套与面屏,转移到了信息录入的岗位上,打开手机小心翼翼地录入市民的核酸检测信息。

刚才还在惊叹自己竟没怎么出汗的天茵,穿上隔离衣明显感觉到汗在流淌。“就是湿了干、干了湿的循环过程,然后两三个小时不能喝水地坐在那扫码,非常口渴。”林天茵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张照片——暴雨之下,穿着厚实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举着塑料凳挡雨也要坚持完成核酸检测。经过一个早上的志愿服务,林天茵更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

“这次高考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我并没有因为疫情而紧张焦虑。”林天茵说,反而是前一天晚上还在紧张地复习,第二天一考完就没什么事了,让她有落差感。“所以想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自己。我已经18岁了,也有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天茵表示,这个假期只要有机会,还会继续参与社区防疫的志愿者工作。

据了解,像林天茵一样在考试结束后报名参加防疫志愿服务的越秀区应届高考生还有好几位。“之前是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为我们服务,现在高考结束了,我们也有时间为别人服务了。”林天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