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暑期托管服务落地,需要关注各方痛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魏敏 07-03 02:20

  街谈

  从这个暑假开始,国内数个一二线城市正式开启小学暑期托管服务。作为给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范本,这些城市的教委拿出了实际行动,落地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因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各项暑期安全工作需要,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

  消息一出,社会反响甚大,远不止可以“解救有一只或者两只神兽的家庭暑期生活于水火之中”,罗大佑《童年》里的“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暑假生态,实质上已经迎来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千家万户,影响教师这一行业,更可能对教育质量、对基础教育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事求是地说,即便有了假期托管,即便收费相对只算“象征性”,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会选择送孩子去,而是仍然会选择价格高昂的培训机构接受课外辅导。但是,有了假期托管,很多原先别无他法,不一定想参与培训而是的确家中无人看管,不得不给孩子报班的“刚需”家长、家庭,这一刻就多了一个选择机会。

  小学暑期托管落地,初中暑期托管也就有了预期。暑期托管一旦有了经验,寒假托管也就未尝不可。此举无疑将对K12(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行业带来重要影响。

  另外一个大家热议的重点,那便是另外一方当事人——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保护的问题。有人戏称教师暑假成为了保姆,并且是没有拒绝权的保姆;有人关注到教师会不会在托管工作中带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将来高考师范专业的招录热度。毕竟,教师行当虽与很多赞誉联系在一起,但本质上首先也只是一份职业,吸引人才择业的性价比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寒暑假。何况教师的假期也不都是闲着,线上、线下的继续教育培训课时必须要完成之外,还有职业倦怠之后的“自我疗伤”。教师积极性如何保障,这无疑是关系到假期托管成效乃至成败的关键因素。

  其实早在数年之前,上海的爱心暑托班就已落地。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上海暑托班场所不一定就得限定在学校内,各区也可以结合区域实际,盘活各类场地资源,在园区、商圈、楼宇周边开设办班点,服务在线新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暑托班的管理也不一定就是相关小学一家的事情,更不一定就是教师的事情,而是积极招募志愿者,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与高中生均可报名志愿者,除给予应得报酬,还会由相关部门提供实习证明。

  暑托班服务内容除规定环节(包括开班式、结业式,“徳智体美劳”教育等)外,还有自选环节,包括身心健康、成长导航、环境保护、科学普及、读书赏析、手工实验、素质拓展、文体锻炼、益智游戏、理论实践等,这就消除了很多家长小孩会不会被关在班上“大眼瞪小眼”的疑虑。非但称得上细致,甚至可以与校外某些培训有一拼。上海数年来的这些爱心暑托班的实践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暑期托管出发点自然好,但只有更多地关注到了当事人“痛点”,才有利于将好事办好。 □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