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非法荐股乱象调查

大V被点名后仍活跃,以免费咨询为名引流收钱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佳灵 07-07 03:10

  案例

  日前,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披露《北京辖区不具备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资质机构名单(第七批)》,多个“荐股大师”“财经自媒体大V”被点名。然而,南都记者发现,部分被点名的“大V”仍活跃于荐股领域,有的藏身微信群聊,有的多次更换马甲。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多为“荐股大师”们的引流工具,微信、QQ及各类App等隐匿性更强的平台才是真正的活动场所,目的多在于收费。除诱导投资者付费购买荐股服务之外,还有人以荐股为名实施诈骗。

  违规:多个荐股大V被点名后仍活跃

  

  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披露《北京辖区不具备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资质机构名单(第七批)》,监管重拳再度挥向非法荐股。

  该局表示,名单中的场外配资或投资平台、财经自媒体存在极高风险,其运营主体不属于北京证监局监管对象,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远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避免财产损失。

  南都记者留意到,新浪微博粉丝数为895万的“王金生”、705万的“天津股侠”、173万的“小红帽爱股票”等财经类大V账号在上述名单之列。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投资顾问。第三十二条规定,证券投资顾问不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作出买入、卖出或者持有具体证券的投资建议。

  然而,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被点名的“财经大V”各出奇招。隐秘的角落处,依旧暗流涌动。有的藏身在微信群聊。微博博主“王金生”仍在更新与股市交易相关的信息,且据其5月12日发布的微博显示,其在一个超过400人的微信群里指点股票交易。

  有的则多次更换马甲。微博博主“天津股侠”4月30日发文称,自己对股市指数“判断错了”,因此封博。5月1日,一个名为“天津侠叔”的新微博发文,称账号“天津侠叔”将继续记录该博主的炒股日志。5月6日,该微博发布更名通知:“原天津侠叔微博账号昵称改为新侠客行,其余不变。”

  除了被点名的几位财经博主之外,还有不少“股神”活跃在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日赚5000”“0成本月入五位数”“全职妈妈一年200万落袋”“6个月从50万到300万”“一周八个涨停板秘密”等宣传文案屡见不鲜,其中大多博主资质存疑,相关个人信息被模糊处理。

  

  生意:免费交流背后的花样付费

  

  事实上,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公共社交平台多为他们的引流工具,微信、QQ、App等隐匿性更强的平台才是真正的活动场所,目的多在于收费。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除教学收费以外,宣称“免费”的外衣下,还存在入群收费、入圈收费、微博真爱粉丝专属等花样收费套路,其中不乏涉嫌违法的灰色地带存在。

  微博“股票推荐”超话中,一位自称“职业炒股、靠炒股养家、中国第一批股民”的微博用户“股市干员××”每天分享自己在Q群中指点股市操盘的情况,并称其运营一人数过千的四年老群,入群收费为135元/月,一次性交付半年群费,即810元。

  南都记者根据其公布的QQ号检索发现,同名为“股市干员××”的QQ账号里,发布了多个动态分享新手缴费入群情况。用户缴费账单截图显示,收款方账户为“*云”,系个人账户。

  根据《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上述行为可能涉嫌违规。该文件第二十三条规定,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应当以公司账户收取。禁止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以个人名义向客户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

  涉嫌非法荐股的情况也存在于小红圈、知识星球等知识付费平台中,还有微博大V开通真爱粉丝专属、V+粉丝订阅等功能,他们往往利用平台收费入圈等相关功能创造私密交流圈。

  短视频平台上,部分以免费交流为名的短视频实则也指向付费服务。

  

  套路:博取投资者信任后诱骗

  

  除诱导投资者付费购买荐股服务之外,还有不少非法牟利者以“荐股”为名实施诈骗。

  警方曾通报,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内大规模发布投资理财信息,在与用户取得联系后,诱导其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初步小额投资试水,以高利润回报取得用户的信任后,再诱导用户加大投入,进而实施诈骗。

  荐股的另一种套路是实施“抢帽子”操纵行为,特指证券机构及其从业者公开评价或推荐自己买卖或持有的证券,通过期待的市场波动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其中比较知名的是证监会处罚的非特殊身份主体从事“抢帽子”操纵市场第一案。

  2015年3月至11月,上海知名主持人廖某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在推荐前控制使用包括其本人账户在内的13个证券账户先行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当日或次日集中卖出,牟取短期价差。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廖某强没收违法所得4310万元,并处8620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1.3亿元。

  追问

  非法荐股乱象 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向南都记者表示,以前,非法荐股多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开展。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非法荐股也不断演变出新的形式,法律和监管可能也难以及时跟上这些形式的变化。

  盘和林也指出,不少非法荐股行为实现了“数字化”,比如采用微信公众号、QQ、博客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所谓的“投资教育”,这使得其违法行为隐匿性增强,更有违法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监管更加困难。

  南都记者注意到,针对屡禁不止的非法荐股现象,除监管部门之外,有关互联网平台已多次对相关违法信息进行处理。几家涉及知识付费增值服务的平台也曾出手严管付费荐股行为。

  谈及整治建议,尹振涛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增强自身科技能力的建设。非法荐股多发生在互联网场景,通过人为监测很难全面打击。监管部门与平台、互联网企业之间应建立监测系统,并根据荐股形式的变化,不断对这一系统进行迭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要有顺畅的投诉反馈机制,而不是等事态严重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监测到问题之后,也要对违规问题的涉事主体进行严厉处罚。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治理的生态体系。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监管部门身上,也不能完全依靠平台治理。”尹振涛说。

  盘和林建议,首先,监管部门应该保持高压的监管态势,建立并完善非法荐股监管机制,例如QQ、微信、贴吧等平台,联合网信部门和证券部门、公安部门全面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对个人而言,需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学习股票知识购买股票,咨询正规的证券机构,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公司而言,需要建立好预警机制,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辅助好监管部门打击监管非法的股票推荐行为,帮助资本市场建立一个合法的、有规则感的,公开的透明的环境。

  

  出品: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曾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