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草帽书记”张立业:让村民一起“立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沈甸 07-07 03:41

  张立业向贫困户解读扶贫政策

  张立业和贫困户分享丰收的喜悦

  专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将带领驻村干部同大化村两委干部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南网力量,展现央企担当。”7月1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南方电网广东汕尾城区供电局总经理、汕尾供电局驻大化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立业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激动地说。

  多年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始终把央企精准扶贫使命和责任抗在肩上,紧紧围绕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两条主线,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坚实的电网力量。张立业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2016年5月,张立业骑着一辆自行车,戴着一顶草帽,一头扎进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大化村,开启了他的扶贫之路。“新征程干实事三年,把青春梦想抒写在大化村土地上!”被张立业写在笔记本首页,几年下来,张立业成了村民口中那位皮肤黝黑、精通农务的“草帽书记”。

  他敢于创新推进产业发展新模式

  张立业说:“我心中的扶贫工作就是要立足于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化村位置偏僻、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常受水患影响,被定为广东省定贫困村。

  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张立业和扶贫工作队提出了“公司+村集体+农户”产业新模式,引进广东礼扬农业科技公司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腐竹产业基地,带动2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豆60余亩,为农户提供近30个就业岗位。

  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是莫艳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莫艳后家中7口人,丈夫意外摔伤失去劳动能力,全家生活陷入窘境。张立业得知莫艳后家庭情况后,立即与村两委会商,通过贫困户识别程序将其纳入兜底贫困户,享受政策帮扶,并让莫艳后到村合作社上班,每月能稳定增收2500元,让莫艳后的生活得到改善。

  “我们希望打造现代化产业基地,覆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张立业信心满满地说,他牵头创办了海丰县勤致种养专业合作社,除带动农户种植黄豆、养殖黑猪外,还大力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并计划通过农特产品配送中心推动其它产业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他带头种起了两亩试验田

  张立业在担任扶贫干部之前,是南方电网广东汕尾海丰供电局的一名纪委干部。为尽快融入扶贫工作,张立业常常在田间地头察看庄稼长势,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和他们拉家常、聊近况、算细账。

  村里的一大块有机番茄试验田,就是张立业和队员们一起牵头开发的。张立业自掏腰包租了两亩地试种,最终有机番茄试种丰收,销售供不应求,仅2020年春节期间,销售收入就超过1.3万元。“明年我也要种一些!”村民们纷纷咨询如何种植。

  驻村五年来,张立业为大化村筹集项目资金约900万元,开展了近50个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绿油油的稻秧、红彤彤的番茄、成群的鸡鸭猪羊……大化村一片喜人景象。

  截至2020年底,大化村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113元提高至15159元,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

  张立业还和当地供电部门的同事一道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项目,拆除了全村老旧电线杆,解决了村内电力线径小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完成了村里62盏路灯的改造,确保村民夜晚安全出行。

  如何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张立业面对的新“课题”。“一方面我要培养好我们的接班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历练,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另一方面我要继续做强做优村产业园,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我的第二故乡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张立业说。(沈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