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网都心疼的四川考生,需要更多细心帮扶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路桂林 07-11 02:00

  街谈

  他的哥哥10岁的时候意外身亡,母亲高龄产妇生产了他,不幸的是在他1岁的时候,母亲也因病去世。爷爷奶奶带了他一段时间,但是还没等他懂事,也相继去世。从此他跟着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打零工赚钱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和学业。他希望能够考上好的学校,改变自己的命运,孝顺唯一的苦命的父亲。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上到高三这一年,父亲也查出了食道癌,因为家境困难,选择放弃治疗,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也离开了他。

  “父亲的遗体火化后,我就去参加高考了”。这便是发生在四川绵阳市安州区19岁少年陈亮身上的真事,堪称现实版《活着》。

  让要强的陈亮再次落泪的是,他的分数刚刚过了二本线,自己估计只能上专科。用他老师的话说:他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为最后的时间里,他没有时间学习,也基本没有学。而更为令人触动的是,陈亮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养活自己,从这个暑期开始就做起了暑期工来攒自己的学费。众多社会上的好心人添加他的微信想要给予资助,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而他班上的同学特地组建了一个群,瞒着陈亮进行捐款,善举尚在进行当中。当地教体局也表示,如果陈亮被大学录取,他们将为其争取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

  众多网友喊话,请所有有类似经历的考生放心,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在内,国家助学体系已经日臻完善,只需要带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其他的,国家管。

  网友一片热心,日月可鉴。但是作为业内人士比较关注的是,一旦热度过去,有类似经历的大学生如何得到助学保障,以及自身如何发起和获得这种保障。虽然我国从1999年出台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试点到现在,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改变命运,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就。但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国家,我国高校学生助学需求与供给的不均衡状况仍然突出。

  首先表现在高校贫困生数量巨大,这决定了我国高校贫困生对学生贷款的需求总量是巨大的。此外,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高校贫困生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对该类学生助学也表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资助需求,这也使得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环节,表现出对象确定更繁琐、资金运行流程更复杂、制度绩效更不容易显现、制度可持续发展任务更艰巨等问题。如何确保有限的贷款与资助从有限的供给渠道和组织网络流向数以百万计的高校贫困生,并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最富有挑战性的议题之一。至于如何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转移支付,如何使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杠杆,从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高等教育领域,更是需要教育之外的金融等领域专家参与攻坚的难题。

  犹记得南京某高校,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刷饭卡情况,分析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对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将其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被如此资助的贫困生内心之感动,不难想象,将来用心回馈社会也在理所当然之中。可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光靠热心,还需有心,还要细心。

        □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