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破解“假期困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璧亮 07-11 02:00

  来论

  暑假到来,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工作。通知一出,叫好有之,反对有之,担心也有之。笔者认为,探索假期托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堵心事,是件大好事。好事做好,并且能够持久深入,一定要厘清各主体的责任,要全社会齐心协力解决。

  学校是现成托管资源(场地、师资、经验、组织能力)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教育部门应该有担当作为,积极响应支持,率先行动,但切忌要求学校开“无限责任公司”,将任务交给学校“一包完之”。

  广大教师,担负立德树人重任,是全社会尊敬对象,宜护之惜之;他们是社会期待的重要力量,也将是这个安排的主力军,相信在解决“托管”难题上,大多数教师都能明理通情,愿意作为奉献;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假期都有一堆烦心的“未了事”,动员教师参与,宜用自愿公益原则,用支持倡导鼓励方法,不要动辄采用强制、“绑架”的方式,切忌简单“一声令之”。

  家庭、家长是假期孩子养育监护的责任主体,假期是家庭教育、深情滋养的“黄金时段”,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考题,也是家长回避不了的“分内事”,家长切忌借“学校托管”之名,将责任“一推了之”。

  工会、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家委会、关工委、义工团(志愿者)等组织群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红色基地、实验基地等社会公共、公益、普惠场所,旅游、研学、实习、体验、夏令营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都是解决“假期困境”的重要资源,要做好各方面力量的动员和组织,切忌让海量的社会资源无从下手,“一旁观之”。

  再谈谈我们的“中心”和“主体”,孩子不是简单被爱、被护、被关的“神兽”,困在“笼子”是不得已为之的举措。青少年是未来“强国有我”的责任主体,要经受自立自强的成长考验;完整的假期生活,应有学习锻炼,有研学实践,有体验生活认识社会,有培养责任感情的内容,需要师长们用智用情精心设计,需要用榜样、身教力量影响感染他们,切忌为省事而简单应付“一关了之”。

  总之一句,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要全社会全方位关心。最后,还要叮嘱假期安全的事宜,做好“防疫情、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意外伤害”的工作。       □李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