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李慧文 韶关市中心血站副主任技师

30年捐血300斤 热血真情济世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07-20 02:00

  助人为乐

  人 物 简 介

  李慧文

  男,汉族。195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韶关市中心血站退休干部。中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他所捐献的血液参与挽救了1000多位病人的生命。2017年被中组部选定为党员电视教育楷模;2018年3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好人”称号;此前被广东省文明委授予“广东好人”;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献血对身体无害,它给献血者带来的是自豪、快乐和荣誉。

——李慧文

  李慧文从1989年开始率先垂范带头定期无偿献血和无偿献血志愿工作,30年间,对10余万名献血者进行了体检监护,无偿献血423次,实际献血量16万多毫升,折算为300斤,相当于一个体重为50公斤者体内总血量的37倍多,名列全国前茅;他所捐献的血液参与挽救了1000多位病人的生命,为推动献血无偿工作逾2.7万小时,相当于额外增加工作时间13年多……

  

30年如一日 勇当献血楷模

  

  李慧文出生于医学世家,后来他如愿读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医院工作。1989年,回到地方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市献血办公室负责献血组织发动工作。

  在号召无偿献血者们进行定期定时无偿献血时,有人说:“献那么多,会不会伤害身体?”为打消人们的顾虑,他亲自尝试和示范,每3个月捐献400毫升全血(1998年9月30日前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为3个月,之后为6个月)。2002年1月,为建立最大限度的捐献机采血小板志愿捐献者队伍,他由以献全血为主,改为每个月献一次机采血小板,一年捐献机采血小板12次,一献就是10年,带动了一大批志愿捐献者的参与,迅速建立起了一支空前庞大的机采血小板志愿捐献者队伍。

  2012年7月1日,2011版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开始施行,李慧文又带头间隔两周捐献一次,并连续7年多每年捐献24次,从而带动了一大批志愿捐献者,进一步提高了血液的安全程度,有效地保障了机采血小板的供应。

  

迎难而上 推动无偿献血观念转变

  

  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最难之处是如何推动民间献血观念的转变。这么多年,李慧文一直在给社会灌输一个观点:“献血对身体无害,定期献血、定时献血、多次献血、长期献血,无损健康。它给献血者带来的是自豪、快乐和荣誉。”

  1995年,从日本学习无偿献血宣传、捐献者招募和红细胞血型理论及检测技术回国后,李慧文开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全力推动志愿无偿献血相关工作,让更多人参与进来。1999年,他牵头在韶关筹备成立全国首个带有志愿服务性质的无偿献血者联谊会。目前,韶关市已建立起了有5400多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累计志愿服务40多万小时。

  李慧文还参与《血液和献血科学知识》及相关常识的宣教及捐献者招募、保留、召回和捐献陪伴等志愿服务工作及团队管理和志愿工作方法,撰写发表了数百篇相关新闻和通讯稿件及60余篇论文,编译、编著和著作出版了《血型与输血检查》、《实用临床输血学》、《血小板及其捐献与输注》等20余本相关专业和科普书籍,培养了一大批坚定的志愿定时无偿献血者和捐血献髓志愿者,有效地促进了自愿无偿献血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