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不易,河南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
河南水灾,仍然牵动人心。8月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最新灾情,截至8月2日12时,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已致302人遇难,50人失踪,全省共设立集中安置点374个,集中安置人员7.43万人。当前,洪水逐渐消退,但此次前所未有的洪灾带来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共设施到家庭生活,灾害带来的损失涉及方方面面,接下来如何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活和生产,无疑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洪灾对部分家庭的冲击是巨大的,有人不幸遇难,是家庭乃至社会的伤痛,而幸存者也不容忽视,他们眼下面临诸多生活困境。庄稼没了,房屋被毁,事业归零,原先维系日常生活的种种,如今都要重新开始。当地灾后重建的过程,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漫长。
以河南卫辉为例,为应对洪灾,当地紧急转移安置85880人。目前,除了少数留下来帮助消杀的救援队员,随着洪水的退去,绝大多数前来支援的人已经离开卫辉。截至目前,卫辉市受灾情况初步统计显示,全市共受灾15889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3950亩,经济损失61955.3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损失31528.37万元。
残酷数据的背后,是受灾群众面临种种窘迫的生活问题。家园被洪水摧毁,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房子被毁,需要重修;庄稼没了,需要再种;事业归零,需要重新开始。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地的灾后重建已经陆续展开。7月28日,农业农村部紧急调派专家组成4个专家指导组,深入受灾地区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各个层面的救助资金也逐渐到位,7月30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河南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0亿元,支持和帮助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灾后重建也在陆续开展中。
灾后重建离不开各方面力量的支持。“焦点访谈”提到了部分细节,新乡市原阳县一位村民今年种了3亩西瓜,结果暴雨导致西瓜全部绝收,最近新乡市农科院的专家来到他的地里,建议他及时补种早熟大白菜。类似这种需要帮助的村民肯定还有很多,他们的需求有所不同,可能存在资金困难,也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尽快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且让相应的救助力量对接上,无疑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目前灾后重建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来自疫情。媒体报道提到,目前在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方面的压力还很大。“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部分集中安置的村民撤离集中安置点,但回家后生活条件很困难。部分村庄反映井水受洪水倒灌污染,饮水安全亟待保障。”疫情反弹不仅会实质性影响救灾,也会分流洪灾的社会关注度。有参与此次河南救灾的人士就表示,河南救灾所受的关注度与灾情严重程度不相匹配,疫情防控对救灾又是很大的挑战。
一次重大灾害,对受灾地区的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但对于外界来说,受灾地区所受到的关注度很难保证持续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一方面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另外一方面,社会慈善机构和专业救助力量需要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还有社会救援机构在受灾地区开展工作,它们为受灾地区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接下来,政府部门无疑是灾后重建的主体,但必须注意的是,来自政府的救助很难做到全覆盖,尤其是对于受灾家庭或个人,社会救助力量可能相对存在一定的优势。专业的慈善机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爱心企业或个人而言,仍然有必要提醒,灾后的河南,实在是不容忽视,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
- 上一篇:遵守防疫规则是最基本的公民责任
- 下一篇:对青少年游戏沉迷不妨多一些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