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游戏沉迷不妨多一些解题思路
来论
随着各中小学进入暑期,放假在家的孩子拥有更多课外时间。近期,广州市民陈先生向南都记者反映,他的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竟通过租赁游戏账号“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游戏时间和时长也不再受约束。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不可否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十分普遍,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任由青少年每天把大量时间用于玩游戏,绝对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未成年人玩游戏要适当管制,应该说早已成为共识。
未成年人游戏上瘾,到底是因为逃避现实而选择游戏,还是因为选择游戏而逃避世界?谁是因谁是果?游戏成瘾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失控的结果,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需要反思和调整。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已经达成的共识出发,推动问题进入可治理状态。
“防沉迷”不是哪一个环节的事情。据称,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不可能都是未成年人贡献的,成年人恐怕占了大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大人毫无节制地整天玩网络游戏,却要求未成年人有克制力和免疫力,有点勉为其难。而且,既然认可游戏上瘾和逃避现实有关,那就应该加大引导力度,帮助未成年人更多接触现实,回到线下,做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整天与网络为伍,在游戏中虚耗时光。
另外,游戏运营方也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不管什么市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高压线,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要适度赚,有些钱根本就不能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更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要算好大账和小账、长远账和眼前账的关系。
针对青少年游戏沉迷,目前已经推出一些办法。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此前,游戏运营方纷纷按照要求推出了防沉迷系统。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防沉迷措施形同虚设,譬如所谓的“青少年模式”,绕过去并不费力。从媒体调查来看,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出租游戏账号平台,虽然有部分平台声称“未成年人将不能享受平台相关服务”,但据记者亲测,多数平台在没有任何身份验证的情况下,只要给钱,“一路绿灯”,轻而易举就能租到账号。
对游戏沉迷不妨多些解题思路。具体地讲,就是社会、家庭、学校、游戏运营方、主管部门等都要有问题意识,致力于发现问题,然后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形成共识的,明确具体要求的,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千万不能变通,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把戏。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