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需要你的一臂之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许没有圆满的家庭,没有富足的生活,即使有着小小的心愿也只能默默藏在心里,现在终于有人聆听,帮助他们实现心愿。2020年,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委网信办、广州市慈善会、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的“点亮10000微心愿”项目已助力完成四期帮扶活动。累计完成了599个心愿,募集善款191140.53元,帮助了1624人。
今年8月,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微心愿·善暖万家”再次上线,关注暑期里的困境儿童。孩子们的心愿各有不同,性格内向的职中男生,希望有一张用来学习的书桌;即将升读初中的12岁女孩,盼新风扇帮助写作业;活泼爱笑的初中女生,想要一个电话手表。于大人而言,这些心愿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就打开了一扇门。
困境儿童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家庭不够圆满使得缺乏足够的亲情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诸如此类,很难说哪一种问题更为迫切。外界帮扶的难点在于梳理孩子们真实的需求,并且用心给予回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类似公益行动的社会效应。想当然地提供帮扶,结果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而即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会因为这种公益缺乏互动而让社会效应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其实外界的帮扶行动远非捐款这么简单。
物质援助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善举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们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报道提供的很多视频中,家长和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生活,他们以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与外界沟通,这可能成为孩子们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这样一个互动,他们理解世界认识生活,从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而外界在提供帮扶的时候,则是在了解一个家庭,在那些陌生的故事中,自然也会收获诸多关于养育的经验与知识。毕竟,每一个困境儿童的背后,都是一面镜子,告诉人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每一个“微心愿”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故事,这些家庭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媒体和慈善机构呈现他们的需求,这个过程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数据显示,“微心愿”活动累计完成了599个心愿,募集善款191140.53元,帮助了1624人。如果这些帮扶真正抵达那些需要帮扶的孩子,并且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知到社会的温暖,目的便已达到。
数字并不能完全展现这个公益活动的价值,正如很多公益行动所倡导的那样,重要的不是帮助了多少人,而在于让多少人知道他们,让多少人参与进来。孩子们的心愿微小而珍贵,转眼暑假就过去了一半,你愿意帮帮这些困境儿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