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倾听百姓心声,记录平凡人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1-29 01:09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包括南都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展开“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活动,记录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聚焦普通百姓的故事。在南都为此特设的专题页面,有诸多岗位开启“夜间模式”的“凌晨的广州南站”,有春节前“爆单”、选择留深过年的收纳师,也有“今年春节我们家终于完整了”的失散家庭艰难重聚……

  从2011年开始,新闻行业就每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迄今超过十个年头,“新春走基层”已经成为春节期间媒体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代言和反映民生议题的传统。作为本身就立足基层的媒体,选择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再次郑重启动“走基层”的采访报道活动,在于让内心明了并借此重申新闻机构“扎根民众,反映民生”的职责使命,亦在于通过传统节日前的回访,让更多的平民故事、普通岗位被看见、被记录。

  每一条最终得以呈现的新闻,归根究底都是最真实的个体经历、市井悲欢。而借由“新春走基层”活动的视角,也让社会得以看见并记录那些可能只存在于“新闻爆点”之外的故事。临近春节之际,在广州海珠警方的帮助下,何先生与失散12年的小儿子兵兵(化名)终于相认团圆,今年春节成为他们全家“终于完整”的一个特殊节日。相较于此前引发外界较多关注的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寻子,包括何先生在内诸多家庭的艰辛寻亲,可能就没那么为人所知,这或与不停追逐热点的信息传播规律不无关系。

  通过“新春走基层”,也让更多的人得以知晓,在某一个获得大量关注的寻亲成功案例身后,还有源源不断被拐、失散的孩子在陆续与亲人相拥而泣、阖家团聚。而透过“走基层”的记录,公众同样可以看到基层警力的韧性坚持,看到可以第一时间启动的快速查找机制、遍布城市各处的免费采集、检验DNA网点,更看到“让每一个失踪被拐儿童家庭实现团圆”的真切愿景……

  新闻报道可能注定无法面面俱到,而“新春走基层”则给了媒体乃至社会各方面一个看到并打捞更多市井百态、生活点滴的机会。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为鼓励传承好家风,南都、N视频春节期间发起“一封家书传家风”家书影像征集活动,并在广州正佳广场启动“好家风照相馆暨好家风影像征集活动”,好家风系列活动和好家风照相馆是南都、N视频记者新春走基层的一次尝试,利用线下场景与市民进行内容的互动共创,“希望好家风代代相传”。

  还有一些可能的公共关注盲区,就像“凌晨的广州南站”:正在进行夜间又一轮巡视的安保人员,正在对车站设施进行全面消杀的防疫工作者,正在依次检查各类设备设施的客运值班员,还有一晚上可以刷上足足两万步的各种铁路春运岗位……即便没有疫情,春运的辛苦可能也是尽人皆知,而疫情下的特殊春节则让他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透过南都“新春走基层”的直播镜头,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认真凝视那些为众人平安回家保驾护航的职业?

  “没有什么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新春走基层”正是试图通过媒体的视角,来发现那些平凡中的不凡,让人们珍惜和感念彼此的存在。

  并不是所有人、所有工作场景都可以因春节的到来而有暂时的停歇,边防哨所、疫情防控、交通运输、社会治安以及遍布生活各个角落的服务行业,“新春走基层”得以让公众看到的,正是这些年复一年的付出与坚守,是所有人间烟火得以燃起、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中坚与支撑。

  大众媒体本就应当扎根于基层、服务民众,新闻与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从来都密切相关,也从来就不会止于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新春应当走基层,平时更应当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新春走基层,对新闻行业而言是一年一度的初心提醒,新闻工作者迈出去的,是脚踏实地、忠实记录的热忱,收获的,更是真实具体、堪慰人心的社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