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镜头里的乡愁

苗乡舞草龙。 陈钢 摄
故乡
陈建族/广州
与80后苗乡优秀青年摄影师陈钢从未谋面,他打动我、吸引我,拉近我与他之间距离的,就是他拍摄的一幅叫《苗寨晨韵》作品。
拍摄的地点非常熟悉——我的故乡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边溪苗寨。画面呈现的是:吊脚木楼里飘出缕缕炊烟,透亮溪面浮出的一层层游动的水蒸气,那飘摇的钢丝木板桥上,苗家阿妹背着背篓踏着晨雾款款走过。那山,那水,更有那桥、那人……
陈钢在微信中告诉我,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在乡村度过,他和小伙伴们上山捕过兔子、下河摸过鱼,爬过山洞、摘过野果、在草垛里捉过迷藏……乡村田园风光与纯朴的民风,是他后来从事摄影创作的源泉。
而陈钢的另一幅《苗寨雪韵》作品,让我想起了童年家乡下大雪时的往事,想起用竹子做成滑板在雪里嬉戏的场景。陈钢所展示的不仅是苗寨雪里的美景,也呈现着在外拼搏的苗寨儿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陈钢的每一幅乡愁作品,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苗家村寨的平常故事,但所折射的却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变迁。
读陈钢的乡愁系列作品,我既读到了苗民生活的纯真与纯朴,也读出了那古老吊脚楼群代表的一种文化坚守。作品《归》的画面上,远景是几栋阳光穿透云层照射下的吊脚木楼,前景则是几个背着锄头收工回家的苗民,但所体现的内涵是多重性的。也许有人会读到一种思索:当今人潮涌向城市拼搏,怎么这偏远的苗寨还有人在耕种,他们守望着什么?还有人们可能读到一种向往:质朴苗寨,世外桃源,几亩水田,几畦菜地,何尝不是走过千山万水要回归的心灵原乡……
老妈妈,红辣椒,银杏树,斗笠,狗。——陈钢用写意的手法,拍摄出了一个留守苗民妈妈日夜对儿女归来的期盼。旺旺的火堂,吊熏着的一条条土猪肉,盛装苗服的男女围坐火堂,品着老妈妈打的油茶谈笑风生。——这是陈钢镜头里所展现的苗家喜庆日子。陈钢的足迹踏遍苗乡城步的山山寨寨,所以他镜头里的乡愁味才显得是那么的浓厚。
摄影是现场的艺术。为拍摄《归》和《大山人家》这两幅作品,陈钢是从县城骑摩托车几十公里到达浆坪乡,然后沿着蜿蜒险峻的村道而上;当时上山的路是沙土路,路上杂草丛生,路面坑坑洼洼,路又窄又弯,战战兢兢骑上海拔近1000米的千年银杏村罗家水,惊出一身冷汗!
陈钢深懂摄影作品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的哲理,所以他选择了原生态的风俗来体现。简洁的图面,讲述的是苗民喜悦故事,道出的是当今苗寨留存的远古传奇。也让我想起那句“故事的变迁,总要通过时间来收场,结局的篇章能否写出当初的柔肠”歌词。但我相信,陈钢会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走得多远,他都能拍摄出他心中那永远的柔肠。
- 上一篇:古鹤村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