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将完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
开展学徒制培训 相关单位可获补贴


2021年5月18日,广东惠州胜宏科技的印制电路板打孔车间。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南都讯 记者吴璇 实习生凌景明 实体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产业技术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杨飞飞在去年两会期间建议,运用政策导向,推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优化企业用工结构。全国总工会对该建议答复称,将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分担企业育才、用才成本,激励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继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持续完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现状
产业技术工人出现断层
建议提到,目前制造业的职业吸引力不够,产业技术工人存在技能提升慢、晋级晋升通道窄,甚至出现年龄断层的现象,不利于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对培训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不够,出于对生产压力、培训周期、培训成本和留才成本的考量,很多企业更倾向于引才,而不愿意育才。
同时,产业工人技术培训的质量和覆盖面不足。许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外资背景企业无法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技能认定工作。
不仅如此,年轻人不爱进工厂、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热衷投身于时间更灵活、薪酬更丰厚的服务业(如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和网络直播带货等)。
代表建议
推进工人技能培训,增加职业吸引力
杨飞飞在建议中指出,要运用政策导向,配套完善育才补助的相应政策与实施细则,对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给予资金补贴。将技术工人占总用工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用工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技术工人用工比重较高的企业,在各项优惠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企业优化用工结构。
此外,他提到,部分民营企业、外资背景企业属于行业头部企业,拥有技能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给予这些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技能认定的资质,参与到技能人才培训建设(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项技术提升、开展技能竞赛、技能考核与鉴定等),着力提升人才培训的质量,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同时,杨飞飞还建议,政府出台指导性政策,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与薪资收入挂钩;产业工人通过技能提升培训、技能等级认定等获得技能证书,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前景和回报,增加职业吸引力,稳定产业工人队伍。
部门答复
全国总工会:
密切关注工人地位和待遇
全国总工会对该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表示,将加强合作,推动已有政策文件落实,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认真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关于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分担企业育才、用才成本,答复指出,将进一步加大培训补贴资金直补企业工作力度,探索开展项目制培训等多形式培训。对于企业直接组织职工培训并承担培训成本的,将培训补贴资金按规定直补企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鼓励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