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乐见更多“爸爸陪伴日”,营造对带娃爸爸友善的文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麦嘈 02-28 01:00

  街谈

  日前,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的“爸爸陪伴日”梦想瓶活动引发社会关注,瓶里面装着孩子们和爸爸亲手叠的幸运星,还有一起定的新学期小目标。“我们每月都有一个‘爸爸陪伴日’主题活动,2月的主题是‘我和爸爸谈梦想’。”光谷十一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王庆说。

  三年前,也是武汉这间小学,曾经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倡导爸爸们尽可能抽时间接送自家娃上下学,一时间得到不少传媒报道和妈妈们的花式点赞。无论是“梦想瓶”还是“接送周”,都传达出一个信号,就是强调爸爸在子女养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男性在育儿分工中的长期缺位,是生育率走低、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家逐步放开生育限制的大背景下,创造制度条件,让更多“男性回家”,承担起养育和照料的责任,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最近,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教授卢馨就建议,适当延长男性育儿假并建立灵活的休假制度,男性陪产育儿假可以不一次性休完,而是建立假期分割、共享的灵活休假制度。

  为什么男性要休产假?原因有二,第一当然是“移风易俗”,现实中可减轻女性的家庭负担,让更多女性能够抽身出来投入职场。第二,假如男女都要休产假,甚至强迫男性休产假,那么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以要生孩子、休产假为名,拒绝女性求职者的借口就不合理了。如此一来,也有利于女性找工作,平等地参与社会劳动。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休产假早已不是女性的专利,产假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父亲参与。比如,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作出规定的国家瑞典,从孩子出生到8岁以前,父母双方共有480天产假可领取补贴,其数额大致相当于休假前实际收入的80%;由谁来休产假,则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其次,父母带薪休完产假后,如果孩子生病,父母一方可以随时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同时获得经济补偿。

  当然,在北欧高福利国家,父母休育儿假获经济补偿,其承担者不是企业,而是国家。这在其他国家,不一定适用。而且,就算有补贴,父亲们也不一定申请。在法国,申请政府补贴的父亲只有3.5%,日本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有产假也不想休、不敢休,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依然强大,“父亲在家带孩子”依然是新事物。

  因此,要让更多男性承担起养育和照料者的角色,除了政策、立法,以及补贴转移等制度化措施,还必须在社会上营造对带娃爸爸友善的文化环境。例如,别老问女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也要习惯问问男同事“你要不要回家带孩子?做不完的我帮你做呀”。电视广告里洗碗、做饭、烫衣服的,不妨多点男性角色……当爸爸带孩子变成生活中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自然有更多女性愿意生小孩。 □麦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