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30余个新提法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多起“第一案”

首提严惩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行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雨亭 凌慧珊 唐静怡 王一雪 03-09 01:27
 

  最高法工作报告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严惩性侵、拐卖妇女儿童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强化对妇女儿童的司法保障”“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切实实施民法典,审理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案’”……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依然看点满满。过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哪些重大案件?重点惩治了哪些违法行为?一起来看2022年报告中的热词、新词,感受公平正义实现之路。

  30余新提法写入报告 关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新词涌现反映司法机关对当下司法环境新趋势、人民群众新要求的捕捉力和应对力。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至少有30余个新提法出现,如关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严惩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行为写入报告。

  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变得突出和紧迫。2021年,严惩窃取倒卖身份信息、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另外,从严惩治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严惩利用恶意程序、钓鱼欺诈等形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审理“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惩治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近4年均低于5万件

  去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处于低位,占全部刑事案件比重稳步下降,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维护互联网安全方面,去年审结网络传销、网络赌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案件9.2万件。在扫黑除恶斗争方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推进黑财清底,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

  未成年人成为报告重点关注群体

  近两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未成年人”成为重点关注群体。今年报告中“未成年人”出现11次,“儿童”出现10次。报告提到,完善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课程等。关于未成年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等写入报告。

  提及多起“第一案”

  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回应公众关切,提及了多起典型案例,不少都是我国司法历程中的“第一案”。例如,首次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审理外逃被告人贪污案“程三昌案”,标志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成果落地,进一步压缩外逃腐败分子生存空间;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推动完善我国生物识别信息特别保护制度;审理民法典颁布实施后的一系列“第一案”,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好意同乘减轻责任案等,一个个司法案例让民法典条文变得更加鲜活。

  A08-09版: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都京沪新闻中心

  执行统筹:邹莹 程姝雯 数据采集分析:张雨亭 凌慧珊 唐静怡 王一雪

  数据来源:2014-2022年最高法工作报告、2013-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