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总理答问系民生,人间烟火总关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3-12 01:10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循例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包括经济增速、退税减费、就业保障、营商优化以及乌克兰局势、中美关系在内的13个问题在会上得到回应。

  整场答问给公众的第一印象是,总理语调平民,话语通俗,内容务实,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民生关切,可谓贯穿始终。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从用登山输氧解读“看似放缓,但分量更重”的经济增速,到“好话说破千言万语,不如干成实事一桩”概括的退税减费政策微调;从“给骑手系上安全带”对上亿群体就业的牵挂,到“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要难”的营商环境再升级;从“保民安与惠民生不可分割”的特别强调,到重申“长江黄河不会倒流”的开放国策等等。

  桩桩件件都可以明白无误地落脚到一个最根本的政府核心施政诉求——民生,民生,还是民生!

  民生是立国之本,是政府所有改革、施政与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与归依处。在本次记者会上,李克强从“8月份是企业职工预支工资最多的月份”这一细节,谈到西北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艰辛,以此道明“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才有奔头”中的家国大义。正如2021年的总理记者会上他所坦言的,“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

  民生之冷暖,施政之所系。尽管在一些人的直观感受中,包括营商优化、“放管服”改革与中小微企业减负在内的诸多宏观公共政策变化,可能与普通人的生活并无太直接的联系,但万事万物都与普通国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密切相关。可以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从多个视角、“掰开了、揉碎了”所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而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大体量的持续增长中,“高水平的稳,就是进”,如此带给市场主体、普通社会成员的机会优势、政策利好,都会成为市场长足发展的动机,并为民生的改善提供坚强保障。

  此番记者会上,李克强详解了持续性退税减费政策的结构微调,“把退税顶在前面”,对市场主体类似于先缴后返的税额,采取提前退税的办法一次性把留抵的税额退给企业。“相比减税降费和投资等其他措施,退税来得最快、来得最好”,政府在退税政策上的结构微调,所能带给身处疫情困境中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体恤,也是施政思路、态度上的整体优化。

  民生问题连着民情、民意甚至是民心,“市井长巷店铺林立、热气腾腾,那就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这就是记者会后平素的生活。总理的诸多表述充满对改善民生的憧憬与期待,两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带着这种憧憬和期待,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收获新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