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优化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3-26 01:33

  3月24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2年部门预算。此次公开的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收支总表、部门收入总表、部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9张报表。透过上述报告,公众可了解中央各部门的各项收入,以及钱都花在了哪里。

  2022年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中央部门财政预算依然以政府过紧日子、压减支出、节用裕民为主旋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然明确,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白彦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因此,在这一情势之下,如何在压缩总量的同时优化结构,令中央部门的财政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今年中央部门的“紧日子”要继续过。扣除中央国防武警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储备支出后,中央部门总支出下降2.1%。而预算支出的“优化结构”,主要体现为“保重点,压一般”,即压减一般公共预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压减一般公共预算方面,较为明显的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年初预算为40万元,比2021年执行数减少270万元,降低了87.1%。而“三公”经费预算也是压减的重点,在多部门的预算安排中,“三公”经费预算均较2021年有所下降。

  至于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作为践行“双碳”与绿色发展的重要部门,生态环境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开的2022年部门预算,节能环保支出占比最多,数额约95亿元,占比超65%,该项目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生态环境部细分项支出中金额最大的项目。在与“双碳”直接相关的项目中,“污染减排”的预算共30.5亿余元,其中,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预计将花费27.9亿元,生态环境执法监察预计需要2.4亿元;此外,污染防治的支出预算从去年的1.55亿元增至今年的3.56亿元,其中“其他污染防治支出”增长最多,从1779.5万元增至2.6亿余元。

  由于总预算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为了完成对上述重点项目的支出保障,生态环境部一方面将一般公共预算压缩了6.46%,其中一部分是得益于“双碳”实践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如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款)环境保护行政许可(项)2022年预算较2021年执行数降低22.6%,标注原因为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支出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削减了部分支出项,包括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把钱花在刀刃上,还在于将支出用于公益用途,对有需要的群体进行定向援助。例如,司法部每年均有投入1.2亿至1.5亿元不等至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中,用于资助开展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2022年这笔预算金额为约1.3亿元。这一公益项目,对于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育部今年亦新增一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13亿元,当中的10亿元拟分配给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用于资助中西部的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教师,以及遭遇突发灾害、紧急事件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校和教育事业相关单位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支出的意义所在。2022年,期待中央各部门能秉持理念,更合理地规划并执行预算,在过“紧日子”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人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