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装配式核酸采样亭、移动核酸采样车、专用核酸采样屋……

方便!广州十区构建“15分钟核酸检测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芸清 陈卓睿 05-28 01:01

  海珠区将移动核酸采样车布置在街头,方便市民。 通讯员供图

  扫码查看 各区核酸检测点

  装配式核酸采样亭、移动核酸采样车……核酸检测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的“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截至5月27日17时,广州市除天河区外,越秀、海珠、荔湾、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10区均发布了“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布局规划。

  越秀

  全区123个点位方便、快捷

  越秀区在居民区、口袋公园、人流密集商圈、产业园区、社区文体广场、公园旅游景区等不同场景下,设置123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科学合理布局15分钟核酸检测圈。商圈园区采样点,服务产业园区“上班族”和商圈消费者;街道社区、口袋公园、肉菜市场等采样点,服务城区居民需求。除了考虑辖区居民的方便,也将游客便捷考虑在内。在东山新河浦、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北京路步行街都设置了采样点位。

  此外,越秀区首批50套5G数字化便民采样工作站近日陆续上线试运行,集成室温控制、体温测量、样品传递、病毒消杀、系统扫码、语音对讲等综合功能,进一步提高核酸采样效率和质量。不少市民发现,北京路步行街名盛广场“小蓝箱”已经投入使用。接下来,还将逐步完成全区范围内核酸采样小屋布点。

  海珠

  移动核酸采样车开到家门口

  5月23日,海珠区首辆移动核酸采样车从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发,开进和平家园小区,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核酸采样服务。

  海珠区在大型居住小区、大型商圈、商场、商务区、产业园区、交通站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常态化设置固定核酸采样点,并为部分核酸采样点配备核酸采样亭。各常态化固定采样点固定开放时间,方便居民合理安排时间就近进行核酸采样。

  海珠区将通过固定核酸采样点和流动核酸采样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升级“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服务。

  荔湾

  设79个核酸检测试点

  荔湾已启动打造“15分钟核酸检测服务圈”,携手居民共同筑牢防控安全线。

  结合荔湾区人口数量、人群分布、地理交通、场地条件等设置,荔湾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排队等候不超过20分钟”要求科学设置采样点,共设置79个试点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白云

  投放机动灵活的采样车

  白云区设置529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每3—7天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白云区在物流园、货运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设置常态化采样点,方便货车司机和物流人员就近采样。在白云机场、广园客运站和罗冲围客运站设置固定采样点和采样队伍,落实来(返)穗人员落地核酸检测服务。辖区内学校设置教育专场,开展轮动式筛查。

  白云区全区医疗机构已逐步启用采样小屋,正筹划投放部分采样屋到小区、广场使用。白云区还在产业园区、商业广场等投放机动灵活的采样车,每台采样车日采样能力可达1000人次以上。

  黄埔

  拟采购100套装配式核酸采样亭

  目前,黄埔区在医疗机构内、社会面已经开放193个核酸采样点。其中,面向普通“绿码”人群采样点65个、“黄码”人员采样点28个、重点人群采样点13个,面对特定人群在物流园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设置87个核酸采样点。

  黄埔区拟紧急采购100套装配式核酸采样亭,在5月底前增设63个核酸采样点。

  番禺

  设立171个核酸检测试行点

  番禺区规划“15分钟核酸检测圈”,充分发挥哨点监测预警作用,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番禺区目前共设立171个“15分钟核酸检测圈”试行点,涵盖13个镇街。后续将陆续增设至210个试行点,进一步覆盖区内16个镇街。

  花都

  添置全市首批5个专用核酸采样屋

  5月23日,花都区添置第一批5个专用核酸采样屋,分别放置在来又来商场、新世纪广场、融创乐园、雅乐城广场、花东市场,并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广州市第一批专用核酸采样屋。

  花都区按照每天25%居民群众轮测需求,在10个镇(街)、芙蓉管委办常态化开设核酸检测点133个(386个采样台),轮测时开放。针对“应检尽检”重点人群、货车司机,在物流园区、交通站场、大型批发市场设立核酸检测点42个,每天对外开放。

  同时,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功能定位等实际情况,优先在居民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居民生活区域周边增设核酸采样小屋,进一步织密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圈。

  南沙

  核酸采样服务点已达563个

  南沙区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社区村居、楼宇、学校、大型工厂等地设置采样点,全区能够为居民提供核酸采样服务的点位已达563个。

  此外,南沙区在每个镇街大型广场设置1-2个规范性的核酸采样亭,和南沙风土景观有机结合,提升核酸采样的体验感、舒适感。

  从化

  59个检测点作为试点

  当前,从化区有531个全覆盖核酸检测点,可定期为257所学校、277条村(居)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根据人口分布特点和地理形态,从化区在其中选取59个检测点,作为15分钟核酸检测圈的试点。

  增城

  13个镇街共设132个试行点

  增城区规划“15分钟核酸检测圈”,充分发挥哨点监测预警作用,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区共设立132个试行点,涵盖13个镇街。

  焦点

  核酸检测费用谁来买单?

  国家医保局: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针对近日舆论关注较多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近日接受采访表示,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因此,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了资金支持。 

  但对于参保患者看病就医时发生的核酸检测费用,可以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

  该负责人介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源、迅速锁定管控目标、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有效手段。国家医保局切实履行医药耗材价格管理职能,部署各级医保部门采取跨省联盟集中采购、竞价挂网、区域价格联动等措施,持续将检测产品价格导入更低区间;广大检测机构也不断优化采、运、检各环节工作,持续降本增效。在此基础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连续多轮降价,不断降低疫情防控成本。 

  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最新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要求检测机构按照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提供服务。 

  对此,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表示,由于核酸检测服务兼具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的双重属性,国家医保局试图将作为基本医疗服务一部分的“看病就医核酸检测”同作为公共卫生措施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剥离开,前者按相关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后者由地方政府全额承担。这背后的依据是,《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明确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费用,不在医保支付范围。

  常态化检测频率如何设置?

  专家:低风险区一周一次即可

  常态化核酸检测频率究竟应当如何设置?全员常态化核酸又应由谁来买单?

  5月24日,记者查询国家卫健委官网发现,目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地区中,除北京及上海外,其余绝大多数均全域为低风险区,各地对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率在48小时至一周不等,居民如无故不按规定频次检测,或将被限制出行。

  对此,多位临床检验科、感染科专家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各个地区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频率设置,均应当在考虑当地实际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尽量科学合理。

  “在目前的防疫策略下,新冠病毒核酸的合理化检测将是早期发现疫情一个重要的手段,我们必须有检测能力的储备或实际能力,但我必须要强调一份正确的核酸检测报告单的产生涉及到近20个环节,常态化核酸对地方检测能力是个考验。”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科学性和民生的角度出发,各地在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过程中,应检尽检的周期设置应当更加合理,并进行动态调整,比如低风险区普通人群建议一周一次即可,在此基础上,如有疫情,可以局部增加检测频率,如没有疫情,可以只对高暴露风险行业从业人员适当增加检测频率。

  “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陈卓睿

  通讯员 董穗 李早花

  综合:新华社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