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书店的灵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姚一鸣 12-25 01:01

  《书店东西》,(韩)金彦镐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148.00元。

  □姚一鸣

  近日读到《书店东西》一书,这是“一位狂热的爱书人,二十多年间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世界最美独立书店的幕后故事”,展现了一个海外爱书人、韩国出版家金彦镐对独立书店的观察和思索,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作为一名出版人我不自量力踏上全球书店之旅,我要寻访世界各地的书店,与书店主人对话,聆听他们在严峻现实中如何坚守书店的价值,渴望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探访世界各地的书店,我感知着书籍的珍贵和书店的力量,重新梳理出阅读和出版的定义。”

  金彦镐寻访全球的书店,是以一个爱书人独到的眼光,不仅拍摄了世界最美独立书店,而且探寻书店背后的故事,通过采访书店的经营者,挖掘出书店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与这些书店人展开的对话,使我的旅程满溢喜悦。”正是这些满溢喜悦的与书店人对话,构成了《书店东西》实质内核。在书中的世界二十一家独立书店,中国有6家,分别是北京的万圣书园、三联韬奋中心、光合作用,上海的钟书阁,南京的先锋书店和中国台湾的旧香居,占到了整本书的将近三分之一,足见作者对于中国独立书店的重视和偏爱,其实中国优秀的独立书店并不止这几家,但从中还是可窥中国书店之大概状况。书中中国书店排在首位的是北京的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成立于1993年10月,创办者刘苏里,书店最初设址北京西北三环中国人民大学附近;1994年三环路改造,万圣被迫迁址北京大学东门外的成府街巷内。2001年成府老街再遭拆迁,万圣第三次搬迁至成府路蓝旗营北大清华教师楼下。书店以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著称,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书店。“位于北京成府路上的万圣书园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只有咫尺之遥。万圣书园的上架图书及其销量,往往被视为中国当代学术思想的风向标。光顾万圣的顾客不仅有知识分子和广泛的精英阶层,还吸引了来自各地独立书店的从业者。”金彦镐的《书店东西》是这样描述万圣书园,而书中的精彩部分,即是对刘苏里的采访,从中可知万圣书园的经营之道及与众不同之处。

  金彦镐与刘苏里的对谈中,涉及到了万圣书园的方方面面,如万圣书园的经营密诀和经营理念、万圣书园的读者和销售份额的构成、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未来、个人性格色彩和万圣书园的关系、万圣书园的经营策略、万圣作为独立书店对图书如何去甄选、独立书店和大型连锁书店的区别等等,通过金彦镐与刘苏里的一问一答,把万圣如何成为中国人文书店的精神地标、如何在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情况下坚守,给出了一个答案。刘苏里是有着自己想法的书店人,他并不想把书店打造成一个典范,但其的经营策略和理念,却无形中成就了万圣书园的与众不同,成为了中国人文书店的标杆。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市面上买不到的书,到万圣就能找到。我们为这‘神话‘付出了高昂代价。这个口碑对万圣的商业作用是肯定的。人们踏访万圣书园,原本是冲着那些没多少人问津的书来的,走出书店时人人手里提着一大袋子书,我们店里大约有八万种图书,其中三分之一的情形大概是,甚至一年也卖不出去一本。当然啦,更根本的原因是,万圣常年着重体系的建设,首先把自己‘产品’的制造商,就是任何一个品种,在万圣只具有零部件的意义,我们要把它们编织成每一个大小‘产品’,这才是万圣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何设定商业目标和理想坐标的关系,是个大问题,唱高调于事无补。书店立不住脚,怎么谈理想?书店要有理想有灵魂,它指导着经营的方向。甄选好书精细分类,用心陈列,读者被打动被吸引,才会多买一本书。卖书是商业活动,同时也是文化行为,我们力图通过商业语言表达文化。万圣首先是一家普通书店,首先是个生意,那些评价代表人们对万圣的期许,我们都牢记在心里了。万圣要生存下去,而且要维持高水平的生存。”

  在《书店东西》有关万圣书园的描述中,摘录了一段刘苏里夫人2014年12月31日的日记,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独立书店的经营日常,以及作为书店经营者的辛勤付出:

  “夫妻店好开也不好开,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夫妻,凡不抓狂的,或是有暖男,或是有憨妻。我们俩的性格都强。刘苏里虽祖籍苏北,但在乌苏里江上提前躁动于母腹(因而得名苏里),长成于最东北虎林,一身的大男子气……我这个被逼出来的‘没头脑’,经历了多少隐忍,那就不提了。好在苏里是有反省力的人。比如当他发现他管不好钱时,就对钱再也不过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为性格都太强而吵嘴,但是奇了,在工怍上,在对待公共事务上,我俩很少分岐。我们有明确分工,他管采购和‘外宣’,其他的事我管,且互不干涉内政。刘苏里和我都认为,万圣的‘胜’和‘盛’都在书,我们只懂书,不能做别的。所以万圣走到今天,书仍是如此丰盛。在我的视界中还没有人能像刘苏里这样对书有如此不懈的热情,他愿意看看所有的书并追求对所有的书给予评论。即便是为了开店,每天都要看大量的书并且二十几年如一日,也是很不容易,但他好像没什么,他在看书时没想生意,只是看书,捧起书来就没了周边世界。苏里说过:他早就知道自己当不了学者,但因爱阅读而永久地与书打交道……”

  《书店东西》的作者金彦镐对于中国的书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中国是文字之国、叙事之国、图书之国,他在序言中谈到了与中国书店的初次结缘:“我踏上中国之旅-探寻文字叙事及书籍之旅,第一站是1988年北京国际书博览会,我用脚步丈量无数文艺和经典诞生的现场,全身心体会着激越的中国当代史。……此后,我一次次来到中国,为了寻访书店,走遍大江南北……”巧的是,我首次去北京也是参加北京国际书博览会,不过相差了十多年,金彦镐去时还没有万圣书园,我去时万圣已是有名的独立书店。许多年过去了,万圣书园还在,它一直都坚守着一方书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