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街边店
世相
周云龙 南京
新建居民小区,楼下一排门面房,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烟酒的……应有尽有。
晩饭之后,散步消食。每次走过那些街边店,忍不住慢下了脚步。大多时候,啥也不买,只是看看,近距离沾一点烟火气。
每周几逛,总有一得:春往秋来,商铺装修此起彼伏,店面招牌推陈出新。当然,药店、理发屋、电信营业厅等等“情绪基本稳定”。
某日,某大型超市迷你店入驻小区沿街门面房,一举拿下三个商铺。物美、价廉。货品多、打烊晚。一时间,人头攒动。隔壁卖水果的,对面卖蔬菜的,当即门可罗雀。
当时我便有一种笃定的感觉:这条路两侧,水果店、蔬菜店,马上必定要倒掉一批。路过水果店时,感觉比店主和店员都捉急:赶紧转手、转行,怎么能坐以待毙!
一年之后,水果店、蔬菜店居然活着,而且活蹦乱跳。倒是本街独此一家的洗衣店、熟食店、早餐店,悄悄换了店面换了主人。
一年半之后,那家大型超市的迷你店也突然关门,没来得及见它最后一面,只看到门前贴出一张醒目的“旺铺出租”。
一百个不理解,问街对面粮油店老板:它怎么也会倒?老板反问我:它门面那么大,什么时候能把房租挣回来它都是正式合同用工,加班夜班,都要加薪,吃得消吗?我们夫妻店,一家人吃喝拉撒在这里,早开门晚关门,也没有什么补助不补助的说法,能扛。
顿时好像理解了,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沿街的数十间门面房里,有三家“同类店”:一家大众连锁修脚店,主要项目是足疗按摩,三四十元起点价;一家经脉养生馆,主要也是做足疗按摩,100元左右价位;一家盲人按摩所,标价198元一位,筋骨筋膜调理更是1280元一位。闲来无事,去按摩所体验过一回,声称腰椎紧张,感觉对方手法一般,说法玄乎。过些时日,又去养生馆感受一下,肩颈疼痛并无明显缓解。大众修脚店开业时,低价位引来一众顾客摩肩接踵。瞄准一个空当期进去,倒是感觉良好。从此,只去大众店,快捷、清爽、到位。每次回头路过盲人按摩所时,又常常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它不可能久远。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同类三家店各自安好,每日开门迎客。我经过盲人按摩所,总有被啪啪打脸的感觉。心里若干不服,有次试探问大众店的员工:你们挨在一起,盲人按摩价位是你们的几倍,他们能开下去吗?小伙子说:我们有我们的人群,他们有他们的客户。项目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他们至今没关门,一定是挣钱的,要不开了玩啊,哪个玩得起。
我终于明白,本人对市场的观察只是浮于表面(不及门口的保安或门卫),对经营的判断更是自以为是,缺少深度调查,也缺乏经济学常识。幸亏不是投资者、创业者,也幸亏不是管理者、决策者,要不肯定害己、害人。
记得大众店开业时,我一本正经提醒老板:你们的店招太土了,字体也难看,跟周边的风格不搭。老板笑笑,店员插话:门前那几个字用金子做起来,足疗的感觉不行,还是没用,关键是咱的手艺!
- 上一篇:橡胶专家与侨乡恩平马龙塘
- 下一篇:怀念与旧物(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