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串串数字,是信号是清单更是期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1-13 03:04

  短评

  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的有关数字不仅关乎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也为未来一年怎么干描绘了蓝图。可以说,数字串起了过去和未来,展现了一个不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广东。

  首先看成绩。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跨过3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34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1989年,广东全省GDP总量仅1381亿元,连现在的零头都不到,而广东经济的增长密码显然就在不断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开放水平高不高,市场化改革搞得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因为一旦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不好,企业自然会用脚投票。

  近年来,广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国务院将广州、深圳确定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根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等是首批试点城市重点任务。2022年,广东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如今,广东的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尤其是五年净增了608万户;进入世界500强企业17家,五年增加6家,证明了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之间水与池鱼的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无疑是对市场主体在粤经营的一针强心剂。

  其次看目标。报告指出,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2022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力争实现最好结果。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2023年“稳中求进”有了更多“进”的可能与空间。增速5%以上,上至多少报告没有明说,但从以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等相关工作来看,各项政策工具将在2023年发力,“以上”的空间很足。

  结合此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如何落实会议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以上的背后实际上是要求各项经济工作紧紧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当家、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科技自立自强、壮大县域经济、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等展开。

  最后看民生清单。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除此之外,财政预算报告提出,将投入185.43亿元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14.45亿元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22万套、安排45.95亿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

  急难愁盼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民生问题重合,从就业到住房、从就医到教育……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需要拿出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予以支持,预算也好,数据也好,宏大的数字指向的是鲜活的人,而他们生活处境的改善则是社会保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

  “数字”是要落实的,这正是人民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