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寿宴被纠缠合照,各执一词不如法庭见
短评
10月11日,我国解剖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解剖学创始人钟世镇院士办公室向南方都市报发来一份严正声明,指出去年其百岁寿辰庆典期间,遭杨炯等五人冒名闯入,违规拍摄影像资料并用于不当宣传。据红星新闻报道,广州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杨炯自称,发朋友圈本意“是对活动予以点赞,对钟院士表达敬意,未拿相片牟利”。
“傍名人”“蹭院士”为产品背书、以达商业目的,这样的现象在近年屡见不鲜。类似于擅自挪用院士形象、假借院士授权等蒙骗消费者的“低端操作”,往往出现在对医疗产品夸张的虚假宣传上,严重侵犯院士肖像权、名誉权的同时,也对消费者和患者造成误导。但相比于对院士肖像费尽心思的辗转腾挪,据钟院士声明,此次杨炯等5人竟直接“冒充学生、纠缠合影”,并将未授权相片发布在朋友圈和研究所等公开场合炫耀、“招摇撞骗”。如果属实,可以说是把院士的个人权益和学术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但对于钟院士的声明,杨炯向媒体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一是表示从未自称是钟院士的学生,二是没有拿院士旗号牟利。不过,当中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院士办公室所提的“千方百计求工作人员带入场”并且“冒领庆典服装”等,在杨炯的回应中是“受一位教授的邀请”,甚至该教授将庆典服装借与杨炯合照使用。说白了,包括杨炯在内的5人,恐怕都未收到钟院士的正式邀请。可见,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样算得上不请自来的行为,本就会遭到院士一方的反感和警惕,又如何称得上是“对钟院士表达敬意”?加之做出他人眼中“大摇大摆”的合影行为,实在更像自找没趣,难言冤枉。
杨炯还对媒体提到,参会有200多人,“很多人合影,我觉得非常正常”。但殊不知,有多少院士“被背书”“被冠名”,正是被一些人利用了这样“不好意思拒绝”“追求体面”的心理。古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反观杨炯等人,本就在受邀身份上模棱两可,作为医疗同行还强求院士合照,背后的瓜李之嫌应避未避,就足够反思了。如今依旧认为合照“很正常”,更是刻意无视院士肖像权和名誉权被时常侵犯的处境,同样看不出其所谓的敬意。而此事经过一年多才被院士公开至媒体,恐怕更是经历了长期不愿“撕破脸”的扯皮拉锯,可见维权成本之高。
杨炯还表示,此事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了影响,将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名誉。既然不服,或说对于当中许多事实不认可,双方均认为自身名誉受损,那么双方诉诸法律、将细节作为呈堂证供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当然,有关部门、当事商会所属的上级机构等积极介入调查,同样有助于廓清事实。
“蹭院士”行为必须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并经由法律途径予以严格的审视和惩罚,才能逐渐打破类似“蹭名人合照很正常”的风气。这是对潜心学术的院士们的真正敬意,也是对所有潜在的投机取巧者最有效的震慑和警醒。
- 上一篇:取消35岁考编门槛,为打破年龄限制作示范
- 下一篇:加州男孩的明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