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口罩 两手空空 内心充实
◎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一1班 陈禺琨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这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战疫已持续了近三个月了。随着人们的陆续复工,口罩便成了大家都想要的“心头好”。这不,爸妈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穗康通”摇口罩。
“唉呀,怎么又没摇到呀!”这不,老爸又在房间里“哀号”了。对此,我早已习已为常,自从爸妈开始“摇口罩”之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不出所料的话,老妈今天也不会抽到。
“天啊!我也没抽到!”果不其然,我妈也开始“号”了起来。爸妈在性格上是南辕北辙。但在手气这方面,那可真是惊人地如出一辙,真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哪。
不过,万幸的是,听老爸说,他的一个朋友应允,能从他朋友的朋友投资入了份小股的河北口罩厂帮我们买一些口罩。虽然我暗自庆幸不用为口罩发愁,可爸爸朋友的朋友代购的口罩总是明日复明日,迟迟不到。
这天,老妈神神秘秘地将我拉到一边,给我看她刷到的一条朋友圈。只见一个阿姨疲惫又高兴地席地而坐,靠着一大堆教辅书的包装纸的旁边开心地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旁边的配文:抽了近一个月,终于摇到了口罩,庆祝一下……
我不明所以,一脸茫然。
“这是一位中学的副校长,连续一个多月摇口罩没摇到。终于在摇到几个之后露出开心笑容。”
“她是校长?”我一把夺过手机,仔细地看了起来。热火朝天打包分寄教辅书的工作场景,被汗水湿透的云鬓,大大的口罩被呼吸导致深深地向内塌陷。看不清具体容貌,却感觉很美很美。往前浏览,春节期间多次回校值班、驻守的小心得,校舍窗台肉肉绿植萌生新芽的小感动,初次摇口罩的小期待。真实生动,宛如眼前。
“妈,你们很熟吗?”
“也不算,萍水相逢,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互加了微信。”
我怔了一下,老师要回校上班,他们才是最需要口罩的人。现在的校长,本有垂手可得的便利资源,却和我们一样寄希望于网上摇号。妈妈与我互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问道:“你看能挤出多少?”
唉,虽然我们家本身就属捉襟见肘的被资助对象。但我反复思量,打定主意,抽出爸爸给我的几个口罩交给妈妈:
“我在家就能上课,完全没有出门的必要,我之前用过的那个,套在胶袋里用风筒吹吹也能凑合着用。妈妈你少一点出门,妹妹也少一点出门,咱们凑30个如何。”
“傻丫头,你还真不知咱的家底哦,你爸那不靠谱的朋友还不知几时兑现呢,就算是截留下要寄给外婆的那份也最多挤出十个。”
“好,十个就先十个,外婆一定会支持我的。下午我上完课就去送。”我应允道。
傍晚时分,我兜兜转转,将这些口罩送到了学校保安室。一路上的步伐无比轻快。“舒”即“舍”与“予”,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几个口罩,我却感受到无与伦比、由心而生的愉悦。疫情之下,大家守望互助,将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件件做好,点点积累,美丽了自身,也美丽了社会。
此时,天边落霞横陈铺展,城中广厦鳞次栉比,一路碧绿的新柳嫩芽,殷红的木棉花,紫红的桑葚,高大的榕树,我两手空空,内心却无比充实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点评
口罩在疫情期间突然变为了稀缺资源,口罩资源的流向折射出人间百态,有的变为炫富新法,有的成为权力象征,但也有更多能让我们见证世间温暖和人间真情。一只小小的口罩,背后承载着许多故事和情感,作者很敏锐地捕捉了口罩资源背后的意义。通过多层次叙述,为口罩的稀缺做了充分铺垫,并且巧妙地通过微信朋友圈过渡到口罩捐献的思考,文章笔触流畅,推进有层次。略显不足的,是对于父亲朋友的口罩厂这一资源的安排,如果是作为情节推动,未见显著的作用,若想安排成暗线,作为与“我”的对比,在文末又缺少了交待。若能够在文章的整体设计和安排上更下一些功夫,效果更精彩!
- 下一篇:平凡的闪光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