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布局新能源 抢滩“新基建”

多家车企巨头近期宣布将一掷千金,发力新能源车和充电服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钟键挺 06-05 01:30

高速路上的充电服务站。 资料图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新基建”被写入《报告》备受关注,新能源车以及相关配套也被提及。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中,《报告》提到了要推广新能源车,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就在最近几天,多家车企巨头宣布一掷千金,在新能源的赛道上,纷纷抢滩“新基建”。

巨头纷纷发力新能源车和充电服务

对一辆新能源车来说,动力电池相当于“心脏”,充电服务直接决定了用车体验的好坏。

6月3日,南都记者从宝马中国获悉,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充电技术、充电服务产品、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三大方面展开合作,宝马也成为首家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开启战略合作的国际汽车品牌。

到2020年底,宝马将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根充电桩,较如今实现翻倍,其中将包括8万根提供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桩,在全国覆盖超过5万公里高速公路。不但如此,宝马还将与国网电动一同投建充电、光伏、储能三合一能源站。

“目前的危机将加速全球未来出行的转型,并驱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整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道。据悉,宝马集团到2025年前在研发和创新科技方面投入将超过300亿欧元,电动出行和数字化将会占到这些投资的大部分。显然,中国也将是其中的主舞台。

老对手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也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孚能科技传出“绯闻”,有消息称戴姆勒集团将参投孚能科技的IPO,成为后者的股东之余,掌握更可靠稳定的动力电池来源。不久前的一场线上直播中,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到2022年,奔驰将力求在全球的乘用车生产中实现碳中和,未来几年将会推出多款EQ系列纯电动车型。一年前,奔驰曾提出“2039愿景”。到2039年,奔驰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实现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

去年,奔驰在华上市首款纯电动车——EQC,虽然销量至今平平,但奔驰通过推出“航行管理站”五“星”充电服务,打通全国大部分公用充电桩,建设智能充电站网络,提前布局能源服务,也为后续纯电动车投市提供了保障。

至于大众,则在上周宣布豪掷21亿欧元入主江汽控股和国轩高科,发力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

换电站方面,除了蔚来,北汽也有意加强换电站的布局,北汽与神州优车今年4月的战略协议中提及要开发换电模式的智能电动汽车,而今北汽也接近对神州租车完成了“抄底”。

接轨数字化的生态服务是未来

除了充电服务的提供,宝马在6月3日的签约中,没有掩饰其“野心”,那就是接轨数字化的生态服务,来加强电动车的体验。

宝马方面介绍,通过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查找、充电和支付的完整流程。此外,作为中国“新基建”的一部分,未来充电桩将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形成连接人、车、充电桩和服务的智能充电生态系统。未来,一辆纯电动车有望在10-20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按照计划,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提供25款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而大量新能源车的投产,也代表戴姆勒需要更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尤其是在新能源车第一大市场中国。据统计,戴姆勒在全球一共计划了9座电池工厂,其中包括北京奔驰的电动工厂。动力电池、充电服务与新能源整车组合成的生态体系,才是奔驰实现2039愿景的基础。

造车新势力在充电布局上占有优势

从现阶段来看,在自有充电桩、换电站的布局上,几大巨头甚至还不如特斯拉、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不难看出,除了海量的新车计划,几大巨头都瞄准了电动车的生态,从前端的电池供应,到后端的充电服务等都要“一手抓”。

除了形成生态合力,种种动作也离不开成本的考虑。“合肥国轩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产品低成本优势明显,这也是有利于大众以低成本产品应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特征。”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分析大众入主国轩高科时认为,这一举措是考虑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竞争。他表示,特斯拉与大众未来会形成多元化的电池供给,确保高端竞争的自主可控和入门级电动车的低成本参与能力。

同样,最近才上市第一款纯电动车的丰田,却在动力电池布局上早早拉拢了松下,在国内也与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