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鞭牛犁地渐行渐远 智慧农耕不负春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仲 姚建国 03-17 00:00

无人机正在作业,播下的稻种均匀地撒在田地里。

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无人机进行播种。

无人机通过离心力和风压将种子均匀撒在田地上。

工作人员正在为无人机装填稻种。

目前,佛山市春耕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今年全市农作物春耕总面积约32万亩。

昨日上午,佛山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先进的新型插秧机正在作业,秧苗从插秧机的下方整齐快速地插入田中,一天能插秧5亩左右,而传统人力插秧一天还不到1亩。

南都讯 平整好的水田上方,一台无人机发出嗡嗡声正在作业,播下的稻种均匀地撒在田地里。3月16日,佛山高明区召开2021年春耕生产现场会,拉开了万亩稻田春耕忙的序幕。

而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兄弟区三水,也正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今年,南山镇推动万亩智慧农业产业园加快落地建成,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科技样板、现代农业标杆,为全区数字农业发展探路,让智慧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彼时,鞭牛犁地的传统耕耘方式,已一去不复回;此时,机械化的智慧农耕,已徐徐展开。

  高明

  万亩稻田春耕 全部机械化操作

昨日上午10时,阳光明媚,气温24°C。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内,平整好的水田连片呈现,甚是壮观。田地间,有无人机在播种作业,有戴着草帽的工作人员开着插秧机器插秧,有旱播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来回作业,一片农忙景象。

这里是高明区明城镇崇步农业园,万亩稻田项目就落在这里。按照规划,万亩稻田项目在兼顾种粮的前提下,将建设成为集高新科技示范、生态种养、现代化仓储加工、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富硒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通过“育种研发+5G智慧种植+现代一体化加工+品牌营销+生态农旅”的全产业链建设,探索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的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高明特色的农业产业现代化道路。

现场,刘煜贤身上披挂着“高明区十大种粮大户”的红绸。“我家种植水稻面积400多亩,每年两季,每亩每季产量平均七八百斤,纯收入二三十万元。”刘煜贤说,春耕已开始了,忙完大概需要1—2个月,“犁地、播种、插秧、收割都是机械化操作,很省时间和人力。”

旁边的一块水田内,一台一台旱播机正在来回作业。远看旱播机,其外形、大小与其他大型农机并无太大区别,走近一看便能发现其中玄妙。在4个硕大的轮子背后,拖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播种机,轮子往前走,播种机就把稻谷均匀地种到稻田里。

驾驶旱播机的师傅说,基地里正使用的旱播机,车后的播种机一次可装下400斤稻谷,一天能耕作80至90亩。机器经过稻田,会先翻土,再将稻谷播到土里,最后压土填平。整个田块播种完以后,再用开沟机挖出笔直的沟渠,引水入田,“与传统的种水稻前需要育秧、插秧的方式不同,水稻旱播直接略过这两个步骤,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来自佛山市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市春耕工作己全面铺开,3月底可完成早稻育秧工作。预计今年全市农作物春耕总面积约32万亩,其中早稻面积约6.11万亩,春播蔬菜约24万亩,玉米约0.8万亩,油料作物约0.5万亩。

“高明区是佛山市粮食生产的主产区,2021年全区粮食生产任务10.77万亩,占全市80%。”现场会上,高明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完成任务,全区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6万亩,其中1月底已全面完成在建高标准农田的收尾工作,完善提升了全区机、泵、管、网、节水配套建设,进一步疏通了农田水利路网、渠网、水网,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据农户反映,目前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加大,尤其是市级所支持的水稻田每造每亩补偿500元的政策,有效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

  三水

  引入航母级龙头企业 为全区数字农业发展探路

三水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园区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高标准推进南山万亩智慧农业园、现代化生猪产业等项目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时针拨回2月9日。当天,三水区政府与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举行了南山镇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资料显示,南山镇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0830亩,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主要分为无人化农场实验区、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区、智慧渔业区、农耕文化旅游游览区这四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科技样板等,并整体形成“传统——现代——未来”三个主题鲜明的农业板块,成为“感受传统农耕文明,展示现代农业生产,畅想未来农业愿景”的农业胜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持续引爆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省内重点研学基地的特色亮点,预计每年为迳口新增引入参观旅游、特色研学超30万人次,年增消费收入3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不少于10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十里水果长廊、农家乐、民宿等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以品牌农业龙头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南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最大合力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标杆项目,为全区数字农业发展探路,让智慧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南山镇的一些种植户表示,之前,传统种养农业看天吃饭,今后能有机会进入智慧农业园去工作和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然后再考虑重新找地方开始。更有部分年轻村民认为:如今有龙头企业到南山发展高科技农业,一定可以改变当地的发展,将来也考虑回乡寻找发展的机会。

采写:南都记者 姚建国

摄影:南都记者 郑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