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首提“制造业立市”

制造业要在广州经济中“唱主角”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美苏 莫郅骅 黄姝伦 蒋臻 01-27 00:33

  1月2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代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工作安排,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列首位,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其中,“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与往年报告中“先进制造业强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表述不同,今年对制造业着墨更重,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倾斜。

  广州“十二五”以来,工业占GDP比重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近年,广州采取了工业“稳增长”一系列政策举措,2021年扭转了下降趋势。广州的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显示面板产能全国前三,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器械等领域全国领先。

  “‘立市’不仅要‘做强’制造业,还意味着制造业要在广州经济中‘唱主角’。”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表示,劳动密集型的“汗水经济”难以为继,产业往价值链高端走,需要完整、稳定的供应链支撑,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制造业立市并非全产业链在广州完成

  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市场主体活跃,同时也是广东省政治、文化中心。2020年,广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6.34:72.51,第三产业占比超七成。与珠三角其他工业强市相较,广州第二产业占比较低,工业优势不明显。

  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亟须优化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考验各国供应链韧性。

  工业化回潮,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许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数名专家强调,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要扬长避短。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指出,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各地市之间关联度高,各有分工和优势。广州优势是制造业基础深厚,拥有大量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区位、交通等条件优越,与国内外市场商贸往来紧密。

  “广州制造业立市,并非是指所有产业链环节都在本市完成,广州的角色是做大湾区制造业的核心‘引擎’,起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枢纽链接作用。”陈鸿宇强调,培育好制造业全域生态环境,包括流通、金融、研发、人才等配套,是实现“制造业立市”的关键;广州的财政、土地、人才等资源,要更加精准地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平台倾斜配置。

  产业发展“新老交替”时忌“喜新厌旧”

  广州制造业主体多元,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存在新旧动能转换需提速、重大项目增量不足、产业要素支撑有待强化等问题。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800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改被认为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能优化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丁力表示,广州把制造业定位为城市安身立命的基本盘,更要提高质量,注重创新,评估指标不仅仅看产业数量和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慢。”丁力强调,“搞产业要忌‘喜新厌旧’,传统产业供应链基础、研发创新条件较好的,同样要给予政策支持,加紧培育。”

  广州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另外,支持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具箱包、珠宝首饰、家居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