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打造百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登云上平台”可从汽车制造率先突破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企业集群式‘登云上平台’,并打造100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为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看来,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需要注重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共创、产业组织的合作共赢,促进企业集群式数字链接、交易联动、发展联体,形成以产业政策驱动,标杆企业带动,全体创新主体协同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三大痛点待解
近年来,广州先后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海尔科技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全市12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数量居全省第一。张振刚表示,广州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应用案例比较丰富,涵盖面广。但在企业调研当时,张振刚发现了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痛点:一是转型成本较高;二是转型动力不够,当前许多企业仅仅是采取购买软件、成立部门等形式,不能够形成持续的内在动力;三是数字化转型基础有待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比较缺乏。
而数字化平台标杆企业在应用场景建设上具有较大优势,能够助力企业数字化新产品从“可用”向“好用”跃升。张振刚同时指出,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需要注重发挥标杆企业在推动产业链全链条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推动产业组织的共创共赢,促进企业数字链接、交易联动、发展联体,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方面的牵引带动作用。“广州在汽车制造、电器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等具有良好的基础,能够率先取得突破。”
团队引才将点燃海外人才来穗热情
报告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成建制、机构化”全球引才模式。张振刚表示,该模式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就在国内率先开展‘整团队成建制’引才。”单个人才引进后,在环境融合、人员配套、合作基础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上述模式可以有效点燃海外人才来穗创新创业的热情。”
他指出,“机构化”中的“机构”指的是科研机构,通过引进全球一流科研机构来引入全球人才,支持推动国际一流组织、实验室、国际科技组织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更多全球高水平人才集聚广州,能够更好发挥团队整体协同创新的效能。
留住人才,平台也十分关键。报告指出,2022年,广州将打造创新开放合作平台,筹建黄埔大学。张振刚认为,知识城基础条件良好,集聚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在知识城科教创新区筹建黄埔大学,对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同时,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协同,黄埔大学的落成将形成创新高地,为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科技园区提供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培养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合型人才,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黄埔。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统筹:裘萍 李陵玻 关健明 陈伟斌 申鹏
执行统筹:江英 冯芸清 陈成效 苏芬南 夏嘉雯 黄琼红 郑雨楠 吴笋林 邹琳 李毅然
采写:魏凯 王美苏 莫郅骅 黄姝伦 蒋臻 代国辉 吴璇 何生廷 赵青 吴笋林 冯芸清 夏嘉雯 郑雨楠 梁思华 刘安琪 王诗琪 实习生 李焱彤 李晓昕 陈曼榆 杨林莹 温文熹 肖怡然 李旭馗 丘柔 何绮彬 张泠昳
创意文案:黄琼红 林至钦 李焱彤
创意条漫:吴金泳 刘哲 实习生 沈阳 梁嘉宝 李嘉颀
可视化设计:尹洁琳 张许君 张博 何欣 欧阳静 张钦 李毅然
视频产品:董梓浩 魏雄锋 伊凯文 李焱彤 实习生 陈佳曼 梁睿华 杨子彤 蓝晓琪 黄为植 潘千华邓振烺 代思涵
技术支持:卢业成
- 上一篇:制造业要在广州经济中“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