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后广州仔发现新物种“海珠珐轴甲”
发现人朱江是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他说自然是无穷的谜团也是永恒的家园

海珠湿地新物种“海珠珐轴甲”发现人朱江。
专访
2021年6月9日,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广州海珠湿地自然学校自然导师朱江收到同事从布置在园区内的飞行阻拦器里出现了一只看似平平无奇的昆虫。在不识昆虫的人看来,这是一种平常的昆虫,但在“阅虫无数”的他看来,这不平常。
一见到这看似平平无奇的昆虫,朱江就来了兴趣。他初步判断这是拟步甲科的昆虫,但模样十分陌生,无法快速判断具体的属别,只是认为比较接近于轴甲族的种类。就此,朱江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求证历程。2月16日,在专访中,朱江向记者回顾了发现新物种的历程。
园区昆虫飞行阻拦器中偶然发现
再发现一只十分困难
利用飞行阻拦器对园区出现的昆虫物种进行鉴定是自然学校的一项常规制度。朱江在自然学校负责监测方法的制定,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核验。对这陌生的昆虫起了兴趣后,他用微距设备拍摄,将照片传送给国内轴甲族的研究者周德尧先生。得到的回复是:这是一个“好东西”。同时,周德尧先生也明确告诉朱江,拟步甲科不是一个容易做分类工作的类群,轴甲族的情况更是十分混乱。其中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轴甲族的标本获取很难,采集难度很高,研究的材料准备十分困难。
事实也证明,该新物种的再发现十分困难。朱江推测,该种昆虫的活动时间应是晚上,且很可能在灌木或朽木上活动。朱江与自然学校多位同事多次尝试夜间在目标区域采集,等了近半个月,未果。
此后,朱江在普通观察采集的基础上,丰富了采集手段,制作了一批悬挂式飞行阻拦器,含有带蓄电池的uv灯珠等,采集到了大量的昆虫,但仍未出现该新物种。白天翻阅文献资料,夜晚外出采集,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他们在园区采集超过30个新记录昆虫,但再也没有出现一只期待的新物种。经总结,朱江认为起初推测的该物种活动在高大朽木上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因为周边的高大朽木已被他们高强度地检查了无数次。朱江心想,这种昆虫或许像它们的隐头轴甲属的亲戚一样,喜欢活动在低矮灌木枝条上。
在低矮灌木枝条的采集过程中,朱江两次怀疑目击了目标。第一次采集到了体形相像的其它昆虫,第二次则失之交臂。第二次,在朱江准备靠近目标时,该昆虫“假死”落入杂草丛中。朱江和同事将该棵树附近所有地表土壤挖出收集好,带回办公室在棉布上仔细分离,结果只筛选出一些其它的超小型昆虫,不见该物种。
无法采集到更多的样本,研究只能在已经获取到的这只雌性标本上进行。朱江坦言,这对于分类学的研究是一个缺陷,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由此,他需要在这枚标本上找到足够说服力的特征,并尽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证明这是一个新物种。
跨洋传递照片
大量练习解剖证明
检阅模式标本是进行分类工作,解决分类争议的第一选择。朱江请日本摄影师协助拍摄储存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模式标本,同时申请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图片传递。
在仔细研读了历史文献和观察模式标本的形态后,朱江基本相信这一枚标本就是一个新的物种,并计划将种名拟为“海珠(haizhuensis)”,属名译为“珐轴甲(Falsonnanocerus)”。这是中国的一个新记录属,其中包含分布于云南的一个老种泰国珐轴甲(Falsonnanocerus thailandicus),而广州的是一个新种“海珠珐轴甲(Falsonnanocerus haizhuensis)”。该属此前未有详尽清晰的解剖图版,更没有雌性生殖系统与防御腺的描述,因而该新物种内部的解剖结构尤为重要。极少有解剖拟步甲科经验的朱江购买了大量的黄粉虫成虫用于练习,熟悉拟步甲的内部结构。
在多次练习之后,他才开始正式解剖。解剖需要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他先从标本数量较多的泰国珐轴甲开始,然后是海珠珐轴甲。解剖过程花了一整天,拍摄图版又花了数天。
2021年12月,朱江在国际学术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nral上发表该新物种的论文,系该物种在世界上的首次发现,并以海珠之名为其命名,称为“海珠珐轴甲”。
从小是野生动物爱好者
大学期间读植物保护专业
2月16日,南都记者在海珠湿地自然学校采访了海珠珐轴甲发现人朱江。朱江系1998年生人,土生土长的广州仔。他从小就是野生动物爱好者,大学期间读植物保护专业。
在海珠湿地工作前,他曾在川西一带从事动植物保护与分类工作。去年随与自然同行机构入驻海珠湿地,成为海珠湿地自然学校的兼职导师。虽年纪不大,但兴趣成为他的老师,从观鸟开始,让他从兴趣者变为从业者。
在发现证明该新物种的过程中,朱江投入满腔热血,情绪也随工作的深入和成效起伏波动。例如,在初见该物种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接近半个月的常规监测中不见该新物种时非常疲惫,做梦时都会梦到那些被他们监测过多遍的朽木树干;在该物种以“假死”姿态成功脱逃时捶胸顿足;在面临只有一份标本时解剖得非常谨慎。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检阅模式标本、结构解剖等分类工作,最终成功发表论文,证明该物种为从未被描述过的一个新物种。在这一过程中,朱江也得到多人帮助,包括与他同行的人一起采集样本,来自业界大咖、国外友人的帮助,以及海珠湿地与自然学校的全程支持。
对于发现该新物种,朱江表现得很是平静。他介绍,昆虫的种类超过了其他所有动植物。目前世界上已知昆虫种类约为200多万种,但依然还有过半的昆虫种类没有被发现。昆虫种类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目前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并不充足,甚至有不少新物种仅仅通过飞行阻拦器采集。朱江表示,对于分类学,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关于海珠珐轴甲的研究并没有彻底完成。他渴望获得更多的标本,从而获悉更多的第一手生物学信息。
他相信,海珠珐轴甲仅是我们身边野生动植物的九牛一毛,更是海珠湿地生态价值体现的沧海一粟。自然永远是无穷的谜团,也是我们永恒的家园。热爱地球,热爱生活,未来便有无限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李晓昕 通讯员 刘金林
- 上一篇:接连发现新物种 为何又是海珠?